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GB 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解读
    黄坚
    电工钢    2021, 3 (1): 33-.  
    摘要727)      PDF(pc) (404KB)(543)    收藏
    国标GB 18613为中小型电机行业一项重要的强制性标准,本文简述了该标准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新发布国标GB 18613-2020的变化内容、对中小型电机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电工钢的需求情况做了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取向电磁钢板热轧的精轧及常化处理等工艺对磁感B800的影响#br#
    (译)王杰, 潘妮
    电工钢    2020, 2 (5-6): 48-.  
    摘要469)      PDF(pc) (718KB)(325)    收藏
    取向电磁钢板磁感B800是铁损的最大支配因子,B800越高P1.7/50就越低。提高磁感B800其热轧的精轧工艺极为重要,精轧开始温度在990 ℃以下,卷取温度在700 ℃以下可抑制再结晶,也抑制了织构的散乱化,使轧制中生成的加工织构被保持下来。另外精轧累计压下率在90 %以上,所形成的立方系高度发达。其后对热轧板进行两段式常化处理,将使热轧时形成的立方系方位被强化并继承下来,也强化了的层状间隔大的结晶组织,增加了{411}方位的晶核,使{111}/{411}之比更加合理。二次再结晶后使{110}〈001〉方位取向度更加精准和发达,从而提高了最终产品的磁感强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顶级取向硅钢B18R055和B20R060的开发和应用
    马长松, 胡卓超
    电工钢    2020, 2 (5-6): 1-.  
    摘要346)      PDF(pc) (1408KB)(836)    收藏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发布了高能效配电变压器标准,我国在2013年发布GB 20052-2013《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新标准,2020年又进行了改版,新标准即将于2021年强制实施。变压器标准更新和能效等级提升,必然需要变压器铁心原材料性能的提升作为支撑。宝钢充分利用硅钢第四智慧工厂的智能化设备和先进工艺,成功开发了全球首发的低铁损顶级取向硅钢B18R055和B20R060,其中B20R060典型性能比国际同厚度硅钢的最高等级高两个牌号;B18R055为当前世界上损耗最低的取向硅钢产品。并已经成功使用这两个牌号的产品制造新标准一级能效(S15)配电变压器。本文对B18R065和B20R070这两种牌号的性能和用户使用情况进行介绍,以期对变压器制造厂家选材起到参考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冲裁工艺对铸铝铁心冲裁面发蓝绝缘性的影响
    刘青松, 裴英豪, 施立发, 何志坚, 夏雪兰, 程国庆
    电工钢    2020, 2 (3): 29-33.  
    摘要342)      PDF(pc) (1010KB)(747)    收藏
    为探索冲裁工艺对铸铝铁心冲裁面绝缘性的影响,利用高精度剪板机模拟不同间隙对定频压缩机用无取向硅钢冲裁后断面形貌及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不同冲裁工艺对铸铝铁心冲裁面发蓝绝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冲裁相对间隙从 8 % 提高到 18 % ,断面光亮带所占比例从 72.5 % 下降到 45.5 % ;硫酸铜滴定反应时间从 191 s 提高到 232 s ;毛刺高度由 2.6 μm 增加到 9.1 μm ;定频压缩机用无取向硅钢最佳模具间隙应控制在 10 % ~ 15 %之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用电工钢用量解析计算及预测方法
    马德稷, 李建伟, 张航, 裴瑞琳
    电工钢    2022, 4 (2): 18-.  
    摘要331)      PDF(pc) (1464KB)(435)    收藏
    对新能源汽车以及驱动电机的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规模进行梳理分析,通过自建计算公式推导出我国2021年1-11月份驱动电机用电工钢的总量,进而预测未来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工钢情况,为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和在电机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单机架可逆轧机点冷系统故障排查和解决方法
    付军发
    电工钢    2020, 2 (3): 43-47.  
    摘要329)      PDF(pc) (959KB)(578)    收藏
    针对马钢冷轧总厂单机架可逆轧机的点冷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结合长时间的处理经验,对点冷系统故障排查和解决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总结,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排查和解决故障的方法。这套方法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快速帮助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种点冷故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取向硅钢热轧酸洗板水纹印缺陷成因分析及对策
    熊智威, 杨秀枝, 王自荣, 邹威
    电工钢    2022, 4 (3): 17-.  
    摘要326)      PDF(pc) (1081KB)(188)    收藏
    针对普通取向硅钢二次酸洗过程中产生的热轧酸洗表面水纹印缺陷,采用缺陷微观特征分析、缺陷区能谱元素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缺陷类型,并根据生产关联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二次酸洗后表面粗糙度差异是水纹印缺陷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关联性分析发现,一次酸洗后缓蚀剂吸附区氧化铁皮剩余量与酸液中缓蚀剂残留的浓度有关。通过采取排空酸槽和循环罐中残留缓蚀剂的酸液、降低酸洗计划初期酸液温度等措施,使酸洗水纹印的缺陷发生率从 18.73 %降到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W350炼钢生产实践
    陈振文, 谢 凯, 尹振芝, 刘 彭
    电工钢    2020, 2 (3): 14-17.  
    摘要307)      PDF(pc) (618KB)(736)    收藏
    从生产组织、原辅材料准备到工艺过程、成分控制,全面介绍了涟钢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W350的炼钢生产控制情况,并对钢包顶渣、连铸保护渣、夹杂物做了简要分析研究。生产实践表明:涟钢具备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W350的能力,所试制产品达到了预期目标,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新能源车电驱动系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
    高凌宇, 周会军, 王成, 裴瑞琳
    电工钢    2020, 2 (1): 27-31.  
    摘要298)      PDF(pc) (723KB)(1473)    收藏
    对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的发展历史、市场状况、电驱动系统、车型以及新电机发展、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及研究,从中了解未来新能源汽车扩大对电工钢等材料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宝钢薄规格取向硅钢系列产品及其在电力变压器的应用
    沈侃毅, 马长松, 穆怀晨
    电工钢    2021, 3 (4): 7-.  
    摘要293)      PDF(pc) (1332KB)(720)    收藏
    随着宝钢硅钢第四智慧工厂投产,目前宝钢已形成高磁感取向硅钢P系列、激光刻痕取向硅钢R系列、普通取向硅钢G系列、低噪声取向硅钢LM系列、特殊涂层取向硅钢W/Y/Z系列、耐热刻痕取向硅钢HS系列等六大系列50余个牌号取向硅钢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本文对宝钢薄规格取向硅钢系列产品进行介绍,并以B23R075、B20R070和B18R060为例,介绍其在电力变压器方面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取向硅钢点状露晶的检测与分析
    杨平, 刘丽莹, 马丹丹, 张海利, 贾志伟, 董晨欣
    电工钢    2020, 2 (3): 1-8.  
    摘要282)      PDF(pc) (3689KB)(722)    收藏
    露晶现象作为典型的表面质量问题会以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式出现,比如局部的点状露晶与整体型的大区域露晶,成因可能不同。通过对渗氮型取向硅钢的点状露晶位置进行形貌和成分检测,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检测到3种不同类型的点状露晶,即:1)露晶坑内只是基体成分,绝缘层与玻璃层都脱落;2)露晶坑内没有玻璃层,但有绝缘层成分;3)带黑色印环的点状露晶,坑内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因点状露晶坑内形貌、成分的多样性,其成因也应是多样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驱动电机用电工钢需求分析
    晏 明, 肖海航, 黄 曦, 张艳东
    电工钢    2020, 2 (4): 1-.  
    摘要273)      PDF(pc) (1022KB)(1003)    收藏
    分析总结了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成效,预测了未来市场容量走势,并初步分析了电动汽车用电工钢未来市场容量,为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及细分市场领域的企业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退火温度对3.0 %Si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刘青松, 裴英豪, 施立发, 夏雪兰, 程国庆, 祁 旋
    电工钢    2022, 4 (2): 9-.  
    摘要262)      PDF(pc) (1720KB)(445)    收藏
    为探索退火温度对薄规格3.0 %Si无取向硅钢组织及电磁性能的影响,借助多气氛连续式退火炉模拟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0.25 mm厚度3.0 %Si无取向硅钢电磁性能、组织以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850 ℃提高到975 ℃,铁损P1.5/50与P1.0/400均逐渐降低;退火温度超过950 ℃时,铁损P1.5/50基本稳定在1.47 W/kg左右,退火温度超过975 ℃时,铁损P1.0/400逐渐增加;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111}〈121〉、{111}〈110〉等难磁化织构强度增加速度高于{001}面织构,磁感B50降低。综合退火温度对磁感和铁损的影响,温度为975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电磁性能,临界晶粒尺寸为125 μm,工业化生产中最佳退火温度在950~975 ℃之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国内无取向硅钢未来十五年需求预测与发展建议
    岳重祥, 江 毅, 倪卫锋, 吴圣杰, 麻晗
    电工钢    2021, 3 (5): 37-.  
    摘要262)      PDF(pc) (646KB)(1043)    收藏
    根据国内无取向硅钢近十年的发展趋势及下游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对国内无取向硅钢未来十五年需求进行预测。预计至2025、2030和2035年,我国无取向硅钢年需求量分别为1 125万、1 300万和1 500万t;其中,中高牌号比例由目前的20 %分别提升至30 %、40 %及50 %以上。重点发展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是大势所趋,但未来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将可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应从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两个方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冷轧硅钢成品剪切机组纵切毛刺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刘永安
    电工钢    2020, 2 (2): 21-25.  
    摘要260)      PDF(pc) (770KB)(618)    收藏
    阐述了冷轧硅钢剪切机组纵切毛刺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剪刃侧隙、重叠量、剪刃精度和刃口状态和纵剪机的精度等因素对硅钢纵切毛刺的影响,提出了纵切毛刺超差的原因的处理办法:采用新型毛刺清理装置,使冷轧硅钢的成品毛刺控制在了0.01 mm以内,满足下游用户的要求,对提高剪切质量及成品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取向硅钢产品表面质量检测对比分析
    张海利, 贾志伟, 马丹丹, 李莉, 王项龙, 杨平
    电工钢    2020, 2 (4): 31-.  
    摘要259)      PDF(pc) (3302KB)(631)    收藏
    检测了3家不同企业取向硅钢成品板表征表面质量的指标,同时对表面层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组成进行检测。对比不同企业的成品板表面质量指标和微观结构发现:不同企业的取向硅钢表面层质量有差异,A产品表面绝缘电阻高于B和C产品且后者表面绝缘电阻相当,B和C产品涂层附着性和耐蚀性优于A产品。从微观形貌和成分分析上可以得出,A产品绝缘层厚是表面绝缘电阻大的原因之一,B、C产品附着性级别好是由于钉扎在基体的颗粒大或是距离硅酸镁较近,A产品表面有裂纹导致耐蚀性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取向硅钢表面白条缺陷成因分析
    王自荣, 杨秀枝, 熊智威, 李江波, 蔡 苗
    电工钢    2021, 3 (2): 5-10.  
    摘要258)      PDF(pc) (1237KB)(772)    收藏
    对取向硅钢成品表面白条缺陷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表面微观形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截面形貌及酸洗后缺陷区域表面形貌,能谱仪进行能谱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白条缺陷微观观察都存在椭圆状绝缘涂层脱落,缺陷区的硅酸镁底层生成异常,厚度远超正常区域,白条缺陷区在涂氧化镁之前已损伤。白条缺陷区经酸洗后发现含有以O、Al、Si为主要成分的针状物,该针状物来源于脱碳退火炉中的耐火纤维,耐火纤维在脱碳退火时掉落并粘附到钢带表面,二次轧制时耐火纤维压入钢带表面,破坏了氧化膜,导致硅酸镁底层的生成受到影响,高温退火后产品表面产生了白条缺陷。通过改进保温耐火纤维使用方法,消除了该缺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涂层机组纯水高效利用技术
    段建高, 刘金学, 何家峰
    电工钢    2020, 2 (5-6): 34-.  
    摘要257)      PDF(pc) (560KB)(702)    收藏
    介绍了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涂层机组纯水高效利用技术。通过前后清洗段各循环槽和循环罐内纯水逐级溢流回收利用,并在末端利用前清洗高压喷淋罐内的纯水,进一步配置一定浓度的碱液,同时对后清洗向前清洗的输送泵的启动及停机条件、连锁条件进行调整优化,可做到后清洗纯水无溢流,完全输送到前清洗段,达到用水平衡,机组纯水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2019年我国高性能电工钢生产能力与需求研究
    陈卓
    电工钢    2020, 2 (1): 1-8.  
    摘要256)      PDF(pc) (1241KB)(1164)    收藏
    高性能电工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产品之一,也是我国电工钢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产品升级、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我国电工钢生产能力、常化(酸洗)能力、近5年电工钢产能及产量变化、表观消费量以及未来变压器对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和中小型电机、大电机、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新兴领域等对高牌号(高效、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以及电力、航天航空、医疗器械、家电等对极薄电工钢带材(厚度0.1 mm以下)的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我国高性能电工钢品种需求加以预测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在我国申请的冷轧取向硅钢涂层专利技术分析
    胡志强, 张文康
    电工钢    2020, 2 (3): 48-52.  
    摘要254)      PDF(pc) (607KB)(737)    收藏
    对1999—2019年在我国申请的冷轧取向硅钢涂层的专利数量、专利技术领域分布进行了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申请的冷轧取向硅钢涂层专利有121项,其中国内有96项,国外有25项,典型的专利技术主要有底层质量改善、无底层形成、含铬绝缘涂层及无铬环保绝缘涂层等,硅钢涂层发展的趋势是以无铬环保的绝缘涂层为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