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裴英豪, 刘青松, 施立发, 夏雪兰, 祁 旋. 氧化性气氛对Fe-2 %Si无取向电工钢电磁性能的影响[J]. 电工钢, 2020, 2(5-6): 14-. |
[2] |
张智义, 陈春梅, 李亚东, 姜福健. 高效无取向硅钢冷轧过程断带分析[J]. 电工钢, 2020, 2(5-6): 26-. |
[3] |
(译)王杰, 潘妮. 拉伸退火工序降低铁损的潜力[J]. 电工钢, 2020, 2(5-6): 54-. |
[4] |
赵知洋, 宋仁伯, 王玉琦, 张应超, 于 萍. 线切割的电流密度对无取向电工钢切面的影响[J]. 电工钢, 2020, 2(4): 27-. |
[5] |
张宏岭, 向 前, 熊立波, 陈慈辉, 金 鑫, 康 勃. 加工方式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力学性能的影响[J]. 电工钢, 2020, 2(3): 34-38. |
[6] |
许彦波. 中冶新材新能源汽车用硅钢退火涂层机组装备特点[J]. 电工钢, 2020, 2(2): 50-52. |
[7] |
郭 琪, 李元华, 刘文鹏, 陈新, 袁雪松. 连退炉辐射管时序脉冲燃烧控制方式的应用和分析[J]. 电工钢, 2020, 2(2): 45-49. |
[8] |
张晃清, 刘国祥. 退火处理对硅钢冲片性能提升的研究[J]. 电工钢, 2020, 2(2): 35-38. |
[9] |
刘婷, 胡守天, 刘敏, 杜玉泉, 田文洲, 陈博, 宋刚, 蒋杰, 付刚. 取向硅钢绝缘涂层绝缘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 电工钢, 2020, 2(1): 48-51. |
[10] |
乔浩浩, 李德君, 李毅伟. 高压电机用无取向硅钢50BW600生产工艺探究[J]. 电工钢, 2020, 2(1): 41-44. |
[11] |
周玉骏, 胡守天, 沈昕怡, 周前华, 党宁员. 取向硅钢高温退火炉内罩内钢卷温度均匀化仿真分析[J]. 电工钢, 2020, 2(1): 22-26. |
[12] |
刘鹏程, 刘宝志, 李 刚, 黄 斌, 王 强, 张 浩, 李守军, 戚 伟. 用于取向硅钢生产的隧道式高温退火炉研究[J]. 电工钢, 2019, 1(2): 54-57. |
[13] |
朱玉珍. 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发展及环保型涂层技术进展[J]. 电工钢, 2019, 1(2): 45-48. |
[14] |
刘青松, 张振海, 裴英豪, 施立发, 祁 旋. Fe-3.0 %Si无取向电工钢高温延塑性研究[J]. 电工钢, 2019, 1(2): 42-44. |
[15] |
杜丽影, 刘 冬, 邝蓝翔, 尚 伦, 凃应宏. 无取向电工钢疲劳裂纹萌生机理及扩展规律研究[J]. 电工钢, 2019, 1(2): 3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