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硅钢的低碳应用价值与政策环境分析
    吴树建, 刘颖昊, 张宁国
    电工钢    2025, 7 (1): 1-.  
    摘要141)      PDF(pc) (3955KB)(153)    收藏
    “碳中和”已经成为我国及全球在新发展阶段、新竞争赛道的关键着力点。碳达峰后全产业链的低碳化正在成为关键命题。本文分析了硅钢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在电力产业链中扮演的低碳化价值角色:一方面,硅钢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高等级硅钢凭借出色的电磁性能在发电、输电及用电过程中给产业链带来巨大的降碳潜能。LCA是评价硅钢全生命周期在产业链层面降碳价值的科学方法,对于评估碳场景中使用高等级硅钢的经济社会价值具有指导意义。此外,随着欧盟CBAM碳边境税的逐步实施,硅钢产业要基于对应的计算能力适应政策环境,并通过基于LCA的分析,打造高等级结构为核心的低碳竞争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取向硅钢高温环形退火炉烧嘴研究及常见故障处理
    郑韩超, 董振虎, 黎先浩, 赵 凯, 张雨堃, 解攀龙
    电工钢    2024, 6 (6): 43-.  
    摘要114)      PDF(pc) (698KB)(213)    收藏
    简单介绍了取向硅钢高温环形退火炉,概述了燃烧系统组成及燃烧控制方式,对烧嘴及其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剖析了高温环形退火炉的燃烧系统及原理,详述了烧嘴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薄带连铸取向硅钢极薄带的二次再结晶行为
    王银平, 宋红宇, 王佳夫, 王国栋, 刘海涛
    电工钢    2024, 6 (6): 1-.  
    摘要113)      PDF(pc) (2922KB)(175)    收藏
    取向硅钢极薄带因超低铁损、高磁感的优良性能成为电力、电子、军事等领域的关键材料。薄带连铸技术的亚快速凝固特性可以使取向硅钢在加工过程中产生高密度抑制剂粒子,解决传统生产流程条件下,极薄带的抑制剂粒子快速粗化导致对基体晶粒的钉扎力减弱、形成不完善二次再结晶组织的问题。高能(HE)晶界对Goss晶粒异常长大有重要作用。在925~950 ℃高温退火过程中,极薄带的晶粒尺寸变化不大,Goss晶粒周围的HE晶界比例提高;950 ℃以后,Goss晶粒周围的晶界率先移动,吞并基体晶粒发生异常长大,且其周围的HE晶界比例不断降低,直至1 000 ℃完成二次再结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无取向硅钢退火炉炉辊结瘤研究与控制
    张红波, 俞学成, 吴 耐, 张国红, 杨 磊, 王 彪
    电工钢    2024, 6 (6): 36-.  
    摘要105)      PDF(pc) (2265KB)(187)    收藏
    对于无取向中低牌号硅钢产品来说,退火炉炉辊结瘤造成的带钢压印缺陷为硅钢质量控制过程中常见的缺陷,通常硅含量越高炉辊结瘤的发生概率频次越大。根据生产经验,出现炉辊结瘤后不得不采取在线磨辊、碱液排废、提高刷辊电流等措施来减缓结瘤,但上述方法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结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结瘤,这就使生产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仅不能满足批量连续式生产条件,同时影响高端客户订单的质量交付,降低硅钢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对退火炉炉辊结瘤缺陷开展了一系列对比验证实验,通过退火炉分压比与退火工艺匹配性控制、保证良好的带钢表面清洗质量、合理控制炉辊转速、带钢速度差等措施将退火炉炉辊结瘤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取向硅钢细化磁畴技术研究进展
    玄东坡, 贾志伟, 张海利, 刘旭明, 蒋奇武
    电工钢    2025, 7 (3): 1-.  
    摘要104)      PDF(pc) (1035KB)(168)    收藏
    细化磁畴技术是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有效降低取向硅钢的铁损。本文综述了取向硅钢损耗的影响因素、细化磁畴降低铁损的原理,分析了国内外细化磁畴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取向硅钢硅酸镁底层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刘旭明 , 玄东坡, 张海利, 赵阳, 蒋奇武
    电工钢    2025, 7 (1): 6-.  
    摘要99)      PDF(pc) (9829KB)(154)    收藏
    取向硅钢是一种重要的软磁材料,硅酸镁底层是产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难度较大,其质量严重影响着取向硅钢的表面质量。氧化层、退火气氛、退火温度及氧化镁等因素的不确定性都会导致硅钢成品产生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取向硅钢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根据取向硅钢的工艺特征,结合国内外研究对上述因素对硅酸镁底层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的研究进展
    刘笑笑, 李泓成, 汪祥, 陈明毅, 杜星宏, 王毅, 石祥聚
    电工钢    2025, 7 (3): 56-.  
    摘要97)      PDF(pc) (1037KB)(101)    收藏
    无取向硅钢是制造各类电机铁心的材料,其表面的绝缘涂层具有绝缘、防腐、防锈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电机的能效。通过涂层成分、涂敷和烘干技术的调控,能够获得具有优异表面性能的成品。文中主要介绍了无取向硅钢表面绝缘涂层的研究进展及涂层种类和性能,论述了涂层的涂敷设备与干燥技术,指出环保型和特殊功能型涂料的开发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剪切方式对高硅钢薄带性能的影响
    李文杰, 邵光帅, 张子辰, 刘嘉兴, 于康康, 毛宇奇
    电工钢    2025, 7 (1): 16-.  
    摘要91)      PDF(pc) (3867KB)(136)    收藏
    根据激光切割、精密剪板机冲剪和电火花线切割等剪切方式的特点,针对0.10 mm厚度高硅钢薄带,通过调整切割参数并对比剪切断口形貌,得到各自最佳切割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剪切方式对剪切质量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切割剪切试样的涂层影响区深度最浅、毛刺高度最小,激光切割剪切试样的涂层影响区深度最深、毛刺高度最大;激光切割试样的切割面粗糙度最佳,线切割试样的切割面粗糙度最差;激光切割方式对于磁性能的影响最大,线切割和精密冲剪下的试样磁性能接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2025年第1期封面+目次+封底
    电工钢    2025, 7 (1): 0-.  
    摘要89)      PDF(pc) (1489KB)(9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森吉米尔轧机一中间辊过钢量减少探究
    赵 凯, 李运来, 姜东友, 刘晓强, 安红亚, 李 强, 马双立, 赵立本
    电工钢    2024, 6 (6): 53-.  
    摘要88)      PDF(pc) (1300KB)(151)    收藏
    针对某钢厂冷轧无取向硅钢产品升级,生产过程中出现板形变差,一中间辊过钢量减少的问题,通过对产品板形不良原因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一中间辊锥形段过度磨损,导致森吉米尔轧机一中间辊使用过程中出现过钢量减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半高速钢轧辊在无取向硅钢连轧机的应用
    童海斌, 王 龙, 张培毅, 张 泉, 吴 洪, 罗文俊
    电工钢    2024, 6 (6): 47-.  
    摘要87)      PDF(pc) (2586KB)(143)    收藏
    分析了半高速钢轧辊在无取向硅钢连轧机的试用过程,并从轧辊磨削、下机辊形、粗糙度评价及抗事故能力等几个维度与传统的Cr5材质轧辊进行了对比,认为半高速钢轧辊在提高轧辊的过钢量、辊型保持能力和抗事故能力方面明显优于Cr5材质轧辊,提高了无取向硅钢连轧机轧制效率、降低了轧制成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温度对薄规格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王连刚, 周裕城, 熊志方, 虞佳雯, 王 毅
    电工钢    2024, 6 (6): 7-.  
    摘要84)      PDF(pc) (1128KB)(128)    收藏
    通过对20NV1300和27NV1400无取向硅钢进行25~200 ℃范围内的拉伸试验测试,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无取向硅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的力学性能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屈服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而抗拉强度在25~100 ℃范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由于在100~200 ℃无取向硅钢发生了动态应变时效,导致其抗拉强度在100~150 ℃范围内增大,在150~200 ℃时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无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底辊结瘤分析及控制实践
    刘庆捷, 严 政, 余小琴, 黄 猛, 温 健
    电工钢    2025, 7 (1): 39-.  
    摘要83)      PDF(pc) (4721KB)(142)    收藏
    结合炭套结瘤理论分析和工艺现场实践,总结无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用炭套辊结瘤演变机理及控制要素,通过对退火炉进行设备改造、降低退火前基料的含碳量、控制炉内露点和气氛、增强退火前工序基料表面管控和碱洗过程清洗质量、规范调整材管理规定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炭套辊结瘤的发生。通过速度补偿法快速定位结瘤范围,减少结瘤辊位置摸排准备时间,以达到提高连退炉生产的高质量性、高连续性、高周期性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0.18 mm厚取向硅钢组织和织构演变规律
    李泓成, 刘笑笑, 汪祥, 陈明毅, 杜星宏, 王毅, 石祥聚
    电工钢    2025, 7 (3): 8-.  
    摘要81)      PDF(pc) (2644KB)(130)    收藏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背向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0.18 mm厚中温含铜取向硅钢轧制阶段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热轧板的组织存在明显不均匀性,其表层{110}〈112〉织构强度最高,中间层以α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为主,同时在次表层发现较多Goss晶粒。一次冷轧后组织变为轧制纤维状组织,织构主要为强烈的α织构。脱碳退火后组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晶粒尺寸为12.43 μm,织构以γ织构为主。二次冷轧组织与一次冷轧组织类似,织构组分为较强的α织构和γ织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冷轧硅钢磁性能预报模型研究
    黄望芽, 程亚明, 苏异才, 京晨阳
    电工钢    2025, 7 (3): 18-.  
    摘要78)      PDF(pc) (2868KB)(126)    收藏
    冷轧硅钢生产路径长,过程工艺控制复杂,在最终成品退火工序进行离线检测磁性能的生产组织模式,无法满足在中间工序进行过程工艺纠偏来提升产品性能稳定性的质量管控要求。本文利用XGBoost、LightGbm、多层感知机MLP等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比不同算法的优劣,采用XGBoost和LightGBM算法构建的磁性能预报模型可满足大生产条件下选择性采纳应用的要求,可支持实现各中间工序的生产过程中预报成品磁性能水平,从而达到指导过程工艺调整,并进而稳定最终成品磁性能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冷轧硅钢退火表面白线缺陷的机理研究
    祝建国, 张兴, 玄立颖, 陈春国, 刘靖, 张晋峰, 任中一
    电工钢    2025, 7 (3): 51-.  
    摘要75)      PDF(pc) (1259KB)(104)    收藏
    针对无取向电工钢退火机组在退火过程中,带钢表面出现的白线缺陷,分析了缺陷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并结合退火炉结构和现场生产实际情况,通过对比实验、现场排查、电镜成分分析、现场模拟实验等,对白线缺陷产生的原因及点位进行分析,精准锁定白线缺陷产生的位置。并针对此类缺陷提出控制及消除措施,运用炉辊辊速波动检测和自动调节方法,提高炉辊运行精度,有效降低了白线缺陷的发生率和质量损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电机定子铁心测磁系统的搭建及应用
    柳振方, 王 斌, 李广林, 李天文, 赵 凯, 张保磊, 郑韩超
    电工钢    2025, 7 (1): 32-.  
    摘要74)      PDF(pc) (3460KB)(108)    收藏
    近年来,对于磁性能的关注,逐渐由电工钢材料延伸到电工钢材料制作成的电机定子铁心,电机定子铁心的磁性能越来越引起电机厂及新能源汽车厂家的重视。本文针对电机定子铁心,搭建了测磁系统以实现电机定子铁心磁性能的检测,并进行了相关应用研究。通过电机定子铁心磁性能检测,能够量化出不同牌号电工钢产品、定子铁心不同制作工艺之间的磁性能差异,为电工钢产品在电机上的应用提供指导意见,为最终的电机制作和开发提供数据作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水溶性硅钢片漆在水轮发电机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刘梦捷, 曾玉好, 谢志辉
    电工钢    2025, 7 (1): 27-.  
    摘要73)      PDF(pc) (3324KB)(107)    收藏
    对水溶性硅钢片漆在水轮发电机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分别从漆膜外观、固化度、附着性、电阻、击穿性、耐油性、耐水性、热压收缩率等方面对水溶性硅钢片漆的关键性能进行了厂内验证,并从叠片、铁损温升等方面进行了工程真机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水溶性硅钢片漆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技术标准和使用要求,水溶性硅钢片漆运用到水轮发电机定子铁心扇形片上,性能可靠,技术可行,且兼备环保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力学性能及其各向异性研究
    周裕城, 熊志方, 虞佳雯, 王连刚, 唐玉琴, 闫成亮
    电工钢    2025, 7 (1): 21-.  
    摘要72)      PDF(pc) (5257KB)(143)    收藏
    研究了两种不同厚度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织构对力学性能及其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品板中,A样品晶粒尺寸大于B样品,两种硅钢中主要织构组分均为α*织构、γ织构和λ织构。固溶强化在硅钢强度贡献中占主导地位,Si含量的增加使固溶强化效果增强,导致成品板的强度升高,同时也使延伸率下降。硅钢屈服强度的各向异性是由于施密特因子的不同所导致,{111}〈110〉、{112}〈110〉和α*织构在RD方向上的施密特因子大于TD方向,A75和B60在各自成分的合金中表现出最高的屈服强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机械剪切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车尚峰, 张 峰, 王 波
    电工钢    2024, 6 (6): 20-.  
    摘要72)      PDF(pc) (1326KB)(179)    收藏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无取向硅钢,开展了剪切间隙、试样尺寸、测试方向和材料的屈强比对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机械剪切间隙的增加,成品试样厚度方向上剪切面所占的比例逐渐变少,试样的铁损、磁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劣化。其中,铁损的劣化率远大于磁感的劣化率。平行轧向的试样铁损劣化率远大于垂直轧向的试样。此外,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和剪切试样尺寸的减小,试样的铁损、磁感也会出现相应的劣化,并且还会受到材料的屈强比影响。材料的屈强比越高,经过机械剪切之后的试样磁性能劣化就越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