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宗旨
期刊简介
编辑部介绍
收录情况
版权声明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外审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我国冷轧硅钢近10年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
张凤泉, 张维林, 孙文权
电工钢 2024, 6 (
4
): 1-.
摘要
(
102
)
PDF(pc)
(2417KB)(
272
)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国电工钢近年来产量、进出口量、产品结构变化以及标准、牌号及磁感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电工钢现状;通过对近2年电工钢价格指数变化分析,说明符合正常的市场规律;从电工钢产品、工艺装备方面提出了电工钢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电工钢标准的几点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激光刻痕降低取向硅钢铁损的研究现状
张嘉声, 张建旨, 刘 婷
电工钢 2024, 6 (
4
): 45-.
摘要
(
99
)
PDF(pc)
(530KB)(
209
)
可视化
收藏
激光刻痕是降低取向硅钢铁损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唯一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刻痕技术。本文列举了细化取向硅钢磁畴的各种技术及其优缺点,综述了激光刻痕系统的种类和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激光刻痕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冷轧单机架轧机电工钢表面乳化液残留分析及控制
王晓磊, 李德君, 朱荣鑫
电工钢 2024, 6 (
3
): 31-.
摘要
(
90
)
PDF(pc)
(667KB)(
154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电工钢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质量缺陷的增多,进行现场跟踪。通过调试修改工艺参数,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更换老化的设备管路,以减少“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乳化液;增设压缩空气吹扫装置,以提高吹扫系统的能力;加装防溅板,以降低吹扫难度等,乳化液残留面积明显减少,乳化液斑得到了解决,提升了带钢表面质量,降低了油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张保磊, 胡志远, 安冬洋, 刘恭涛, 程林, 朱玉秀, 李广林, 李泽琳
电工钢 2024, 6 (
5
): 1-7.
摘要
(
82
)
PDF(pc)
(1628KB)(
182
)
可视化
收藏
首钢智新从新能源汽车实际需求出发,自2016年起陆续攻克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超低铁损及磁感提升控制技术、超高强度硅钢制造成套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低铁损系列、高磁感系列、超高磁感系列、高强度系列、高强低铁损系列共计5个系列20余款专用无取向硅钢产品,并实现35SWYS900和25SW1250H两个牌号产品全球首发。应用研究表明,首钢智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产品有助于提升驱动电机的效率、转矩和功率密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本钢取向硅钢热轧基料BRQ的开发
李德君, 张 冰, 王 飞, 朱荣鑫
电工钢 2024, 6 (
4
): 40-.
摘要
(
81
)
PDF(pc)
(1134KB)(
266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本钢结合自身设备条件开发取向硅钢热轧基料实践,阐述了如何根据本钢炼钢及连铸工序设备特点和极限条件,设计取向硅钢BRQ热轧基料的冶炼和热轧工艺,控制并解决了无二冷段电搅导致的铸坯组织问题,以及热轧板坯加热炉装炉、温度和时间控制,3/4连轧机组粗精轧区域温降、速度和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工艺优化,形成对应有限设备条件的工艺和生产方案,实现了取向硅钢热轧基料BRQ的稳定生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Hi-B钢脱碳板氧化层厚度对底层的影响
庞树芳, 游清雷, 蒋奇武, 贾志伟, 罗 理
电工钢 2024, 6 (
4
): 17-.
摘要
(
78
)
PDF(pc)
(1705KB)(
19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hermoCalc软件模拟取向硅钢脱碳退火板的氧化过程,分析不同pH
2
O/pH
2
值可以生成的氧化物,发现800 ℃脱碳退火时pH
2
O/pH
2
值的范围在0.19~23时,脱碳氧化生成物是FeO和Fe
2
SiO
4
。采用辉光光谱仪分析三种不同氧含量的脱碳退火板的氧化层组成与脱碳退火板对应的成品板的表面特征。发现脱碳退火板的总氧含量不同,但是表层的氧含量相近而且都非常高。随脱碳退火板中氧含量增加,脱碳退火板氧化层厚度增加。三种成品板的表层绝缘膜中的氧含量几乎相同,与氧化层最厚的脱碳退火板对应的成品板的硅酸镁底层也最厚,尖晶石的钉扎最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硅钢退火炉炉辊炭套结瘤机理研究及解决对策
于浩淼, 汤小超, 王 磊, 司良英, 蒋自武, 刘 磊, 肖辉明, 李泽琳, 陈晓瑜
电工钢 2024, 6 (
5
): 36-42.
摘要
(
76
)
PDF(pc)
(1850KB)(
148
)
可视化
收藏
冷轧硅钢在连续退火炉中进行脱碳、再结晶退火时,炭套辊表面经常出现结瘤,在高温下极易造成带钢产生凹坑缺陷,影响硅钢片的叠装系数,是硅钢成品的致命缺陷。本文通过对硅钢退火炉炉辊炭套结瘤进行深入机理研究分析,并据此提出控制炭套结瘤的解决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无取向硅钢实践
李德君, 高振宇, 张冰, 朱荣鑫
电工钢 2024, 6 (
3
): 21-.
摘要
(
75
)
PDF(pc)
(1358KB)(
133
)
可视化
收藏
对本钢采用FTSR形式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开发无取向硅钢进行介绍,可实现节能降碳达30 %。采用1 100 ℃以下的板坯低温加热工艺技术,实现了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并有效控制第二相粒子的固溶和析出;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通过高温终轧和卷取,保证了热轧卷发生再结晶的驱动力,形成更多对电磁性能有利的织构。生产的无取向硅钢电磁性能优良,板型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连铸电磁搅拌对高磁感取向硅钢再结晶的影响
李瑞凤 , 司良英 , 庞炜光 , 田建辉 , 赵松山 , 胡志远 , 马 琳
电工钢 2024, 6 (
5
): 8-12.
摘要
(
73
)
PDF(pc)
(2389KB)(
129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连铸电磁搅拌工艺对0.30 mm厚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能、二次再结晶和初次再结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电磁搅拌工艺的样品成品较无电磁搅拌的铁损P1.7/50降低0.04 W/kg、B800提升0.03 T,磁性能更优,主要原因为电磁搅拌工艺下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更小,二次再结晶温度更低,初次再结晶小角度高斯织构增加,二次再结晶后高斯织构<100>绕ND方向的偏转角更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常化加热速度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黄建龙, 石文敏
电工钢 2024, 6 (
4
): 22-.
摘要
(
73
)
PDF(pc)
(4188KB)(
168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常化过程中不同加热速度对显微组织、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度从16 ℃/s提高到100 ℃/s,热轧试样常化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先变大后变小;加热速度达到50 ℃/s后,{100}、{210}、{111}等取向晶粒平均尺寸显著增大,γ取向线织构明显削弱。加热速度提高到50 ℃/s以上,λ取向线织构强度有所提高,η取向线织构在加热速度为50 ℃/s时强度最高。常化加热速度为50 ℃/s时试样的织构因子TF最大,此时织构最为有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无取向硅钢涂层应用技术研究
霍立杰, 田金龙, 杨学雁, 李 扬, 涂国鹏, 李 昱
电工钢 2024, 6 (
5
): 13-18.
摘要
(
72
)
PDF(pc)
(1794KB)(
142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近年来无取向硅钢无铬涂层产品产量迅速增长。早期的无铬涂层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与含铬涂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向涂液增加添加剂,可显著改善涂层表面质量;同时,通过树脂选型及改性调整,提高了产品的焊接性、防锈性、绝缘性和耐热性。无铬涂层产品质量和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使无铬涂层产品得到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喷嘴尺寸对Fe-6.5 %Si高硅钢薄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傅卫军, 花福安, 邓道伟, 李建平
电工钢 2024, 6 (
3
): 1-.
摘要
(
70
)
PDF(pc)
(2165KB)(
169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快速凝固单辊甩带过程中喷嘴尺寸(Φ2 mm、Φ1.5 mm、Φ1 mm和Φ0.7 mm)对Fe-6.5 %Si高硅钢薄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嘴尺寸的减少,有序相减少,薄带的连续长度明显提高,而薄带的厚度和宽度减小,晶粒尺寸减小,显微硬度也随之减小。薄带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喷嘴尺寸的减小逐渐变小,而矫顽力(Hc)逐渐变大,但磁性能总体变化不大。在Φ1 mm喷嘴下制得的高硅钢薄带质量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中温含铜取向硅钢二次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
张驰, 滑小杰, 白璐, 舒泽腾, 姚昕宇, 叶芹, 董香芸
电工钢 2024, 6 (
3
): 9-.
摘要
(
70
)
PDF(pc)
(3169KB)(
140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子背散射技术对中温含铜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及二次冷轧过程织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二次冷轧不同道次过程中织构与塑性变形程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1}〈112〉、{111}〈110〉、{112}〈110〉织构为脱碳退火和二次冷轧过程中的主要织构组分;在表层和亚表层中,{111}〈112〉织构和{111}〈110〉织构的体积分数随冷轧道次的增加而增加,{112}〈110〉织构的体积分数随冷轧道次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与其他位置不同的是,中心层中{112}〈110〉织构占据最高的体积分数,当累积变形量大于58 %时,向{111}〈110〉织构转化。对于{001}〈110〉织构,都是在第一道次冷轧后增加,随后随冷轧道次增加趋于稳定,但中心层的织构体积分数高于其他位置。随二次冷轧道次增加,几何位错密度增加,塑性变形程度增加,表层和亚表层的几何位错密度值比中心层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热轧无取向硅钢断面形状的优化控制研究
郭立合, 李振忠, 孙 浩, 刘世英 , 王 超
电工钢 2024, 6 (
4
): 35-.
摘要
(
70
)
PDF(pc)
(1301KB)(
219
)
可视化
收藏
冷轧无取向硅钢的产品精度需要热轧提供优良的原料保证,热轧厂为冷轧厂提供无取向硅钢冷轧基料的产品断面形状直接遗传到冷轧最终的产品尺寸。热轧全工序在保证产品最终的凸度、楔形及横向厚差方面的精准控制,涉及板坯质量、加热炉烧钢质量、粗轧板形控制、精轧辊型设计、对中轧制及窜辊策略等工艺要点的精准控制,确保了最终的热轧成品断面形状的控制精度,为后工序的冷轧轧制提供断面保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终轧温度与常化时间对高强无取向硅钢析出物的影响
刘朋成, 郝娟娟, 吴忠旺, 李宗维, 孙婷婷
电工钢 2024, 6 (
4
): 27-.
摘要
(
68
)
PDF(pc)
(1912KB)(
142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及常化时间对高强无取向硅钢中析出物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化板、冷轧脱碳板和成品板中析出物类型相似,主要包括AlN+Nb(C, N)+Ti(C, N)复合析出物及以AlN和Ce(S, O)为中心的球状含稀土复合析出物。适当提高终轧温度、延长常化时间,常化板中析出物尺寸增大,面密度下降,且此趋势最终遗传到成品板中。终轧温度为1 000 ℃、常化时间为5 min时,成品板析出物尺寸集中分布在0.3~1.0 μm范围内,析出物面密度为79个/1 000 μm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齿轭过盈配合对拼接电机性能影响研究
徐士博, 田宝志, 马德稷, 王丽慧, 曾鹿滨, 裴瑞琳
电工钢 2024, 6 (
3
): 26-.
摘要
(
66
)
PDF(pc)
(1118KB)(
95
)
可视化
收藏
为保证定子整体强度,拼接电机齿轭部分多采用过盈配合方式,这种配合方式对硅钢片产生的应力会影响电机的性能。本文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的方法,对比了采用齿轭拼接过盈配合与间隙配合两种配合方式的电机性能,得到了压应力对硅钢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2024年第四期封面+目次+封底
电工钢 2024, 6 (
4
): 0-.
摘要
(
66
)
PDF(pc)
(514KB)(
38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900 ℃常化态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化的原位EBSD研究
薛 峰, 耿志宇, 郭 函, 王 莹, 李天怡, 刘旭明
电工钢 2024, 6 (
4
): 9-.
摘要
(
61
)
PDF(pc)
(3757KB)(
134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内原位拉伸试验机对高牌号常化态无取向硅钢进行织构演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牌号常化态无取向硅钢晶粒取向主要由(011)\[100\]构成,在原位拉伸力作用下,晶粒取向不断向(233)\[3-1-1\]、(112)\[2-41\]、(001)\[110\]和(455)\[5-22\]等晶体取向转变。从ODF的变化上,高牌号常化态无取向硅钢织构类型由最初的{011}〈100〉高斯织构逐渐向面织构转化,织构取向密度随拉伸变形不断下降,并最终形成{113}〈631〉织构和{100}〈011〉旋转立方织构。无取向硅钢中的AlN由于和基体的位相关系,在原位拉伸过程中,对常化态初始晶粒取向的滑移和变化产生阻碍,防止其成为主要取向,对最终形成{113}〈631〉织构和{100}〈011〉旋转立方织构的晶粒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9.
硅钢热处理机组活套抖动抑制
刘沛迪, 孙 俊, 熊金乐
电工钢 2024, 6 (
3
): 35-.
摘要
(
60
)
PDF(pc)
(1195KB)(
164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硅钢老旧热处理机组产能、运行速度进行相应提升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机组远超原有设计速度上限,对活套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导致活套内的带钢出现了明显的张力、速度的抖动。通过分析活套间接张力控制的原理,根据前馈原理设计了活套抖动抑制器,有效抑制了活套抖动问题,并推广到同类机组,效果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活用Cu粒子析出生产出高强度无取向电磁钢板
(译)王杰, 潘妮
电工钢 2024, 6 (
3
): 49-.
摘要
(
59
)
PDF(pc)
(510KB)(
96
)
可视化
收藏
一种无取向电磁钢板为多晶铁素体组织,内含有Cu粒子,目的是使其高强度化。Cu粒子析出物是高强度化的有利因素,但析出物的粒径和个数密度也同样重要。该发明活用Cu粒子析出行为,主旨是获得“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疲劳强度”,使二者兼得。不限于制造转子铁心,也可以制作定子铁心,在同一钢板上同时冲剪出定子铁心和转子铁心,转子铁心位于中央部位,提高了成材率。该无取向电磁钢板更适用于制造IPM马达的转子铁心,用于制造混合动力汽车(HEV)、电动汽车(EV)的驱动马达,适应高转速化的工况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