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张保磊, 胡志远, 安冬洋, 刘恭涛, 程林, 朱玉秀, 李广林, 李泽琳
    电工钢    2024, 6 (5): 1-7.  
    摘要366)      PDF(pc) (1628KB)(245)    收藏
    首钢智新从新能源汽车实际需求出发,自2016年起陆续攻克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超低铁损及磁感提升控制技术、超高强度硅钢制造成套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低铁损系列、高磁感系列、超高磁感系列、高强度系列、高强低铁损系列共计5个系列20余款专用无取向硅钢产品,并实现35SWYS900和25SW1250H两个牌号产品全球首发。应用研究表明,首钢智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产品有助于提升驱动电机的效率、转矩和功率密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硅钢退火炉炉辊炭套结瘤机理研究及解决对策
    于浩淼, 汤小超, 王 磊, 司良英, 蒋自武, 刘 磊, 肖辉明, 李泽琳, 陈晓瑜
    电工钢    2024, 6 (5): 36-42.  
    摘要180)      PDF(pc) (1850KB)(213)    收藏
    冷轧硅钢在连续退火炉中进行脱碳、再结晶退火时,炭套辊表面经常出现结瘤,在高温下极易造成带钢产生凹坑缺陷,影响硅钢片的叠装系数,是硅钢成品的致命缺陷。本文通过对硅钢退火炉炉辊炭套结瘤进行深入机理研究分析,并据此提出控制炭套结瘤的解决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硅钢的低碳应用价值与政策环境分析
    吴树建, 刘颖昊, 张宁国
    电工钢    2025, 7 (1): 1-.  
    摘要113)      PDF(pc) (3955KB)(138)    收藏
    “碳中和”已经成为我国及全球在新发展阶段、新竞争赛道的关键着力点。碳达峰后全产业链的低碳化正在成为关键命题。本文分析了硅钢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在电力产业链中扮演的低碳化价值角色:一方面,硅钢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高等级硅钢凭借出色的电磁性能在发电、输电及用电过程中给产业链带来巨大的降碳潜能。LCA是评价硅钢全生命周期在产业链层面降碳价值的科学方法,对于评估碳场景中使用高等级硅钢的经济社会价值具有指导意义。此外,随着欧盟CBAM碳边境税的逐步实施,硅钢产业要基于对应的计算能力适应政策环境,并通过基于LCA的分析,打造高等级结构为核心的低碳竞争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连铸电磁搅拌对高磁感取向硅钢再结晶的影响
    李瑞凤 , 司良英 , 庞炜光 , 田建辉 , 赵松山 , 胡志远 , 马 琳
    电工钢    2024, 6 (5): 8-12.  
    摘要107)      PDF(pc) (2389KB)(192)    收藏
    研究了连铸电磁搅拌工艺对0.30 mm厚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能、二次再结晶和初次再结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电磁搅拌工艺的样品成品较无电磁搅拌的铁损P1.7/50降低0.04 W/kg、B800提升0.03 T,磁性能更优,主要原因为电磁搅拌工艺下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更小,二次再结晶温度更低,初次再结晶小角度高斯织构增加,二次再结晶后高斯织构<100>绕ND方向的偏转角更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无取向硅钢涂层应用技术研究
    霍立杰, 田金龙, 杨学雁, 李 扬, 涂国鹏, 李 昱
    电工钢    2024, 6 (5): 13-18.  
    摘要97)      PDF(pc) (1794KB)(196)    收藏
    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近年来无取向硅钢无铬涂层产品产量迅速增长。早期的无铬涂层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与含铬涂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向涂液增加添加剂,可显著改善涂层表面质量;同时,通过树脂选型及改性调整,提高了产品的焊接性、防锈性、绝缘性和耐热性。无铬涂层产品质量和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使无铬涂层产品得到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取向硅钢高温环形退火炉烧嘴研究及常见故障处理
    郑韩超, 董振虎, 黎先浩, 赵 凯, 张雨堃, 解攀龙
    电工钢    2024, 6 (6): 43-.  
    摘要97)      PDF(pc) (698KB)(199)    收藏
    简单介绍了取向硅钢高温环形退火炉,概述了燃烧系统组成及燃烧控制方式,对烧嘴及其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剖析了高温环形退火炉的燃烧系统及原理,详述了烧嘴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无取向硅钢退火炉炉辊结瘤研究与控制
    张红波, 俞学成, 吴 耐, 张国红, 杨 磊, 王 彪
    电工钢    2024, 6 (6): 36-.  
    摘要91)      PDF(pc) (2265KB)(170)    收藏
    对于无取向中低牌号硅钢产品来说,退火炉炉辊结瘤造成的带钢压印缺陷为硅钢质量控制过程中常见的缺陷,通常硅含量越高炉辊结瘤的发生概率频次越大。根据生产经验,出现炉辊结瘤后不得不采取在线磨辊、碱液排废、提高刷辊电流等措施来减缓结瘤,但上述方法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结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结瘤,这就使生产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仅不能满足批量连续式生产条件,同时影响高端客户订单的质量交付,降低硅钢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对退火炉炉辊结瘤缺陷开展了一系列对比验证实验,通过退火炉分压比与退火工艺匹配性控制、保证良好的带钢表面清洗质量、合理控制炉辊转速、带钢速度差等措施将退火炉炉辊结瘤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产品级模型复杂工况下取向硅钢励磁特性研究
    王昱皓 , 黎先浩 , 马 光 , 司良英 , 赵松山 , 田建辉
    电工钢    2024, 6 (5): 19-25.  
    摘要89)      PDF(pc) (2732KB)(158)    收藏
    从工程实用性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制造产品级铁心模型。基于物理模型研究谐波相位差对空载损耗的影响,相位差为π时,铁心性能最差。有限元仿真得到谐波、直流偏磁复杂工况下铁心磁密分布情况,分析了空载损耗增大原因。开展复杂工况下0.20~0.27 mm规格取向硅钢铁心模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工作磁密1.7 T叠加10 %含量三次谐波,20SQGD070铁心模型的附加损耗较27SQGD090铁心模型的附加损耗减少31 %;不同厚度规格取向硅钢铁心模型在直流偏磁下的附加损耗相当。考虑取向硅钢材料在变压器中的服役工况,提出复杂工况下取向硅钢选材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薄带连铸取向硅钢极薄带的二次再结晶行为
    王银平, 宋红宇, 王佳夫, 王国栋, 刘海涛
    电工钢    2024, 6 (6): 1-.  
    摘要88)      PDF(pc) (2922KB)(153)    收藏
    取向硅钢极薄带因超低铁损、高磁感的优良性能成为电力、电子、军事等领域的关键材料。薄带连铸技术的亚快速凝固特性可以使取向硅钢在加工过程中产生高密度抑制剂粒子,解决传统生产流程条件下,极薄带的抑制剂粒子快速粗化导致对基体晶粒的钉扎力减弱、形成不完善二次再结晶组织的问题。高能(HE)晶界对Goss晶粒异常长大有重要作用。在925~950 ℃高温退火过程中,极薄带的晶粒尺寸变化不大,Goss晶粒周围的HE晶界比例提高;950 ℃以后,Goss晶粒周围的晶界率先移动,吞并基体晶粒发生异常长大,且其周围的HE晶界比例不断降低,直至1 000 ℃完成二次再结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取向硅钢硅酸镁底层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刘旭明 , 玄东坡, 张海利, 赵阳, 蒋奇武
    电工钢    2025, 7 (1): 6-.  
    摘要83)      PDF(pc) (9829KB)(151)    收藏
    取向硅钢是一种重要的软磁材料,硅酸镁底层是产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难度较大,其质量严重影响着取向硅钢的表面质量。氧化层、退火气氛、退火温度及氧化镁等因素的不确定性都会导致硅钢成品产生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取向硅钢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根据取向硅钢的工艺特征,结合国内外研究对上述因素对硅酸镁底层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剪切方式对高硅钢薄带性能的影响
    李文杰, 邵光帅, 张子辰, 刘嘉兴, 于康康, 毛宇奇
    电工钢    2025, 7 (1): 16-.  
    摘要82)      PDF(pc) (3867KB)(122)    收藏
    根据激光切割、精密剪板机冲剪和电火花线切割等剪切方式的特点,针对0.10 mm厚度高硅钢薄带,通过调整切割参数并对比剪切断口形貌,得到各自最佳切割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剪切方式对剪切质量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切割剪切试样的涂层影响区深度最浅、毛刺高度最小,激光切割剪切试样的涂层影响区深度最深、毛刺高度最大;激光切割试样的切割面粗糙度最佳,线切割试样的切割面粗糙度最差;激光切割方式对于磁性能的影响最大,线切割和精密冲剪下的试样磁性能接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定子铁心焊缝数量及尺寸对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影响
    李广林 , 王 斌 , 柳振方 , 张保磊 , 赵 凯 , 李天文
    电工钢    2024, 6 (5): 26-35.  
    摘要79)      PDF(pc) (3949KB)(176)    收藏
    本文基于工程实践,首先仿真分析了焊槽尺寸形状、焊槽位置和焊槽数量对于6极54槽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三相感应电势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仿真分析了在不同定子槽数和电机极数下,电机三相感应电势不平衡度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样机制作和测试验证。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指出了对于6极54槽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焊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会影响电机的三相感应电势的不平衡度,电机的三相感应电势的不平衡度与焊槽的尺寸成正比例关系;同时还指出了对于永磁同步电机,从减小三相感应电势不平衡的角度,定子焊槽的数量不适宜选用极数的整数倍;此外还指出了电机的三相电压和电流的平衡度与电机的扭矩输出和运行效率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2025年第1期封面+目次+封底
    电工钢    2025, 7 (1): 0-.  
    摘要78)      PDF(pc) (1489KB)(8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半高速钢轧辊在无取向硅钢连轧机的应用
    童海斌, 王 龙, 张培毅, 张 泉, 吴 洪, 罗文俊
    电工钢    2024, 6 (6): 47-.  
    摘要78)      PDF(pc) (2586KB)(126)    收藏
    分析了半高速钢轧辊在无取向硅钢连轧机的试用过程,并从轧辊磨削、下机辊形、粗糙度评价及抗事故能力等几个维度与传统的Cr5材质轧辊进行了对比,认为半高速钢轧辊在提高轧辊的过钢量、辊型保持能力和抗事故能力方面明显优于Cr5材质轧辊,提高了无取向硅钢连轧机轧制效率、降低了轧制成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取向硅钢细化磁畴技术研究进展
    玄东坡, 贾志伟, 张海利, 刘旭明, 蒋奇武
    电工钢    2025, 7 (3): 1-.  
    摘要78)      PDF(pc) (1035KB)(120)    收藏
    细化磁畴技术是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有效降低取向硅钢的铁损。本文综述了取向硅钢损耗的影响因素、细化磁畴降低铁损的原理,分析了国内外细化磁畴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无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炉底辊结瘤分析及控制实践
    刘庆捷, 严 政, 余小琴, 黄 猛, 温 健
    电工钢    2025, 7 (1): 39-.  
    摘要75)      PDF(pc) (4721KB)(126)    收藏
    结合炭套结瘤理论分析和工艺现场实践,总结无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炉用炭套辊结瘤演变机理及控制要素,通过对退火炉进行设备改造、降低退火前基料的含碳量、控制炉内露点和气氛、增强退火前工序基料表面管控和碱洗过程清洗质量、规范调整材管理规定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炭套辊结瘤的发生。通过速度补偿法快速定位结瘤范围,减少结瘤辊位置摸排准备时间,以达到提高连退炉生产的高质量性、高连续性、高周期性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森吉米尔轧机一中间辊过钢量减少探究
    赵 凯, 李运来, 姜东友, 刘晓强, 安红亚, 李 强, 马双立, 赵立本
    电工钢    2024, 6 (6): 53-.  
    摘要73)      PDF(pc) (1300KB)(138)    收藏
    针对某钢厂冷轧无取向硅钢产品升级,生产过程中出现板形变差,一中间辊过钢量减少的问题,通过对产品板形不良原因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一中间辊锥形段过度磨损,导致森吉米尔轧机一中间辊使用过程中出现过钢量减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的研究进展
    刘笑笑, 李泓成, 汪祥, 陈明毅, 杜星宏, 王毅, 石祥聚
    电工钢    2025, 7 (3): 56-.  
    摘要73)      PDF(pc) (1037KB)(78)    收藏
    无取向硅钢是制造各类电机铁心的材料,其表面的绝缘涂层具有绝缘、防腐、防锈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电机的能效。通过涂层成分、涂敷和烘干技术的调控,能够获得具有优异表面性能的成品。文中主要介绍了无取向硅钢表面绝缘涂层的研究进展及涂层种类和性能,论述了涂层的涂敷设备与干燥技术,指出环保型和特殊功能型涂料的开发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温度对薄规格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王连刚, 周裕城, 熊志方, 虞佳雯, 王 毅
    电工钢    2024, 6 (6): 7-.  
    摘要69)      PDF(pc) (1128KB)(115)    收藏
    通过对20NV1300和27NV1400无取向硅钢进行25~200 ℃范围内的拉伸试验测试,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无取向硅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的力学性能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屈服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而抗拉强度在25~100 ℃范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由于在100~200 ℃无取向硅钢发生了动态应变时效,导致其抗拉强度在100~150 ℃范围内增大,在150~200 ℃时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电机定子铁心测磁系统的搭建及应用
    柳振方, 王 斌, 李广林, 李天文, 赵 凯, 张保磊, 郑韩超
    电工钢    2025, 7 (1): 32-.  
    摘要67)      PDF(pc) (3460KB)(95)    收藏
    近年来,对于磁性能的关注,逐渐由电工钢材料延伸到电工钢材料制作成的电机定子铁心,电机定子铁心的磁性能越来越引起电机厂及新能源汽车厂家的重视。本文针对电机定子铁心,搭建了测磁系统以实现电机定子铁心磁性能的检测,并进行了相关应用研究。通过电机定子铁心磁性能检测,能够量化出不同牌号电工钢产品、定子铁心不同制作工艺之间的磁性能差异,为电工钢产品在电机上的应用提供指导意见,为最终的电机制作和开发提供数据作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