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宗旨
期刊简介
编辑部介绍
收录情况
版权声明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外审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8
上一期
封面+目次+封底
2023, 5(3): 0.
摘要
(
77
)
PDF
(516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形温度对含铜取向硅钢热变形过程抑制剂析出的影响研究
马胜梅, 金自力
2023, 5(3): 1-7.
摘要
(
100
)
PDF
(1431KB) (
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实验取向硅钢分别在1 100 ℃和970 ℃温度以30 %压下量轧制,热轧后分别在轧制温度下保温,利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形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抑制剂粒子析出的尺寸分布和体积分数的影响,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别对不同工艺下取向硅钢轧制表面、近表面和中心处Cu和Mn的析出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热轧过程中大尺寸粒子是Cu和Mn的复合析出物,热轧温度和随后保温时间对含锰抑制剂的析出没有明显影响,热轧温度越低(970 ℃),含铜抑制剂的析出越快,但保温时间对含铜抑制剂的进一步析出影响不大,仍保持在变形后的析出状态。并在高温(1 100 ℃)热轧后的保温过程可以增大含铜抑制剂的析出量。
激光刻痕工艺对取向硅钢铁损降幅影响规律研究
王晓达, 贾志伟, 张海利, 游清雷, 蒋奇武
2023, 5(3): 8-14.
摘要
(
109
)
PDF
(2223KB)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0.27 mm规格高磁感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激光刻痕功率、刻痕频率、刻痕速度及刻痕间距等参数对取向硅钢铁损降幅及磁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刻线形貌及磁畴结构存在差异性,其中低刻痕功率、高刻痕频率和刻痕速度下,刻线呈现浅轻形貌,磁畴呈不均匀散乱分布。该牌号优化刻痕工艺参数为:刻痕功率30 %、刻痕频率50 kHz、刻痕速度500 mm/s、刻痕间距5 mm,磁畴细化效果好,相应铁损降幅达9.47 %。此外,在激光刻痕参数交互作用下,铁损降幅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但激光能量过大会加剧破坏取向硅钢应力涂层,不利于磁畴细化和提高铁损降幅。
中温含铜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演变规律的研究
滑小杰, 白璐, 舒泽腾, 姚昕宇, 叶芹, 董香芸
2023, 5(3): 15-19.
摘要
(
95
)
PDF
(1443KB) (
2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中温含铜取向硅钢在热轧、一次冷轧、脱碳退火、二次冷轧工序下,组织与织构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轧板在厚度方向上存在组织与织构分布不均匀现象,表层为再结晶晶粒,中心层主要为变形晶粒,Goss晶粒主要分布在次表层。Goss晶粒为轧制不稳定织构,在大压下量的一次冷轧和二次冷轧后会消失,经过退火处理后又会重新出现,从而体现了Goss的遗传特性。冷轧后织构逐渐集中于α线织构,且压下率越高,织构越锋锐;退火后织构逐渐向γ线织构偏移。
无取向硅钢冷轧表面黑线缺陷的成因及生产改进
梁 元, 胡志伟, 蒋宪勋, 赵 雨, 王长波
2023, 5(3): 20-23.
摘要
(
130
)
PDF
(571KB) (
2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的质量分数 1.3 % ~ 2.0 %的中牌号无取向硅钢,当卷取温度由 630 ℃ 提高至 720 ℃ ,同一性能检测标准下其磁性能得到提高,但轧制后表面出现黑线缺陷。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卷取温度的提高使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发生变化,酸洗后表面残留氧化铁过多未洗净,经冷轧轧制后表面出现黑线缺陷。经实践证明,通过重卷+二次酸洗方式可消除轧制后表面的黑线缺陷,提高磁性能的同时,也保证了表面质量。
清洗质量对取向硅钢初次晶粒的影响
程迪夫, 程祥威, 曾 剑, 王雄奎, 赵胜利, 蒋杰, 杨朝, 金犁
2023, 5(3): 24-27.
摘要
(
111
)
PDF
(1212KB) (
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清洗工艺对取向硅钢清洗质量的影响,不同的清洗质量对应不同的初次晶粒尺寸和成品磁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清洗液浓度的增加、温度的提升和时间的延长,钢板表面清洗质量得到改善;清洗质量的差异会导致钢板初次晶粒均匀性发生变化,清洗质量好的钢带,初次晶粒均匀并且成品磁性能优良。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性能分析
胡明睿, 朱英杰, 赵益鋆, 王放秋, 沈 校, 方 烽
2023, 5(3): 28-33.
摘要
(
139
)
PDF
(1947KB) (
2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ANSYS Maxwell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武钢DW系列无取向硅钢片进行磁性能与力学仿真分析。电磁仿真结果表明: 0.35 mm硅钢片较 0.50 mm硅钢片高频铁损最大降低了 48.9 % ,电机平均效率可提升 0.8 % 。说明采用薄规格硅钢可显著降低铁心损耗并明显提升电机效率,而相同厚度硅钢对电机效率影响不大。力学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硅钢片转子最大应力均为磁桥处,且随着转速提高而显著提高,当转速大于 12 000 r/min时,转子最大应力与转速呈2.06次方关系;同时,当磁桥宽度小于 1.6 mm且逐渐减小时,最大应力值显著增加。综上可知,使用薄规格、高强无取向硅钢可满足电机高效率、高转速发展要求。本研究可为新能源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研发和电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连铸钢包下渣的影响及控制研究
唐中队, 袁 纲, 孔勇江, 陈大忠
2023, 5(3): 34-38.
摘要
(
118
)
PDF
(1190KB) (
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某浇次钢包浇铸末期中包钢水全氧变化、炉次中包渣样分析,结合生产过程中钢包异常下渣时的影响及铸坯轧后缺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包下渣会恶化钢水浇铸性,使水口堵塞,同时会导致合金元素氧化,产生夹杂,影响钢水纯净度。严重时会导致耐材异常侵蚀,中间包内“结壳”“焊棒”发生。根据钢种质量需求特性,制定差异性钢包下渣控制工艺,可以有效均衡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
钢铁企业过程控制系统架构与集成
肖偲钰, 柯 骥, 张 浩, 王 冲
2023, 5(3): 39-44.
摘要
(
79
)
PDF
(1564KB) (
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程控制系统是一种运用于制造企业车间层的管理与控制系统,连接了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和底层的工业控制系统,通过信息传递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在钢铁企业实施过程控制系统,需要针对流程型行业的生产特点,设计合理的软硬件架构,并进行合适的系统集成,发挥其作为钢铁企业信息中枢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硅钢过程控制系统的网络架构和软件架构,并对其使用的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我国民企取向电工钢10年发展
孙 竹, 刘 婳
2023, 5(3): 45-49.
摘要
(
120
)
PDF
(775KB) (
2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近10年我国民企取向电工钢市场规模、生产情况及在华申请专利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10年是我国民企取向电工钢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从产能、产量、乃至高端产品的发展均取得较大进步,专利数量逐年增长,但也存在发明专利数量及比例不多、专利质量不高等问题,专利数量最多的申请人是包头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
取向电磁钢板180°磁畴平均宽度测定及磁畴宽度对高磁场磁性能的影响#br#
(译)王杰, 潘妮
2023, 5(3): 50-54.
摘要
(
74
)
PDF
(650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心设计的磁感是 1.7 T ,但是铁心局部也要在 1.9 T 以上,因此 P 1.9/50 的铁损值对变压器的铁损值有很大的影响。 P 1.7/50 / P 1.9/50 比值代表 P 1.9/50 相对 P 1.7/50 的劣化程度,180°磁畴平均宽度与 P 1.7/50 和 P 1.9/50 之间有紧密的相关性。180°磁畴平均宽度越窄, P 1.7/50 和 P 1.9/50 就越低。180°磁畴平均宽度变窄后,特别是高磁场的铁损良好。因此细化180°磁畴显得尤为重要。
Cu-Se辅助抑制剂的作用和对高磁感取向电磁钢板磁性能的影响#br#
(译)王杰, 潘妮
2023, 5(3): 55-57.
摘要
(
73
)
PDF
(357KB)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AlN为主抑制剂,辅助抑制剂为CuSe化合物,可得到良好的高斯方位的二次再结晶晶粒。Cu-Se化合物固溶后析出的速度非常快,成为良好的辅助抑制剂。此外精轧终了温度( FDT )应为900~ 1 100 ℃ ,卷取温度最好范围为500~ 600 ℃ 。还要求精轧滞留时间必须短,才能得到抑制剂良好析出状态。
高磁感取向电磁钢板制造中各阶段抑制剂的作用及对磁性能的影响#br#
(译)王杰, 潘妮
2023, 5(3): 58-61.
摘要
(
104
)
PDF
(437KB) (
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过程中,过去采用板坯高温加热方法,需要有较强抑制剂。现在有了较大的变革,使抑制剂在不同的冶金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主要是以硫化物和硒化物作为一次抑制剂,对一次再结晶晶粒成长温度依赖性很小,一次再结晶的温度不需要有太大的变化;而像AlN固溶温度较高的抑制剂,在高温退火之前导入,起到二次抑制剂的作用,从而提供一种稳定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