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炼钢2021 Vol.3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炼钢过程气-固混合喷射动力学特性研究
    魏光升, 朱 荣, 田博涵,
    炼钢    2021, 37 (1): 1-7.  
    摘要76)      收藏

    气-固喷射技术改变了传统冶金物料加入方法,粉气流通常以高速射流的形式射入熔池内部,不仅能够高效供给冶金反应介质,也可以大幅度强化熔池搅拌,为冶炼创造良好的热力学、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气-固混合喷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气-固混合喷射冷态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了炼钢过程气-固混合喷射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气-固混合可有效提高射流核心段长度,降低气流速度的衰减。同时,喷粉速率的增大会导致气-固混合射流的粉气流速度逐步降低,射流核心段长度增加,且射流后半段粉气流速度衰减速度降低;粉剂粒度的增加会导致喷嘴出口气体速度最大值增加,粉粒的最大速度降低,射流核心段气体速度与粉剂速度间的差距加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120 t转炉底吹CO2工艺研究及应用
    魏国立, 朱青德, 胡绍岩, 朱 荣, 冯 超
    炼钢    2021, 37 (1): 8-13.  
    摘要74)      收藏

    介绍了某钢厂采用底吹CO2工艺,转炉冶炼CSP中低碳钢过程的变化,探究底吹CO2的工艺优势,为后续工艺优化提供借鉴。通过在120t顶底复吹转炉进行底吹CO2工艺试验研究,分析了底吹CO2对钢水成分、炉渣成分、氧气消耗、钢中氮氧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底吹CO2工艺替代常规工艺切实可行,且有明显的工艺优势。底吹CO2吨钢耗量0.97m3/t,终点碳质量分数大于0.08%时,终点锰质量分数提高0.05%以上,渣中氧化铁质量分数降低1.17%以上,氧气单耗下降4m3/t,同时终点氮、氧含量有所下降。上述效果随着终点碳质量分数下降呈减弱趋势,当碳质量分数小于0.055%时,与常规工艺趋于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100t转炉冶炼钒钛铁水高效脱磷机理分析与生产实践
    华福波, 伍从应, 曾圣明, 周玉航, 薛正良
    炼钢    2021, 37 (1): 13-22.  
    摘要72)      收藏

    基于转炉出钢过程回磷机理分析与控制措施,通过现场取样、数据采集、模拟试验及利用FactSage软件分析了转炉冶炼过程脱磷机理,研究探讨了渣中FeO含量、TiO2含量、SiO2含量、终点温度、熔渣碱度、底吹搅拌对脱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生产实践,控制终点温度在1630~1645℃、终渣FeO质量分数低于15%SiO2质量分数为13.4%、碱度为3.5时,可促进富磷相C2S的生成和稳定存在,使脱磷率达84.42%及以上。同时,可高效控制熔渣含Ti量对熔渣脱磷效果的影响。维护较好的底吹效果可促进化渣,有效控制冶炼前期渣-钢界面温度在合适范围以促进脱磷,但较好的控制前期脱磷反应与脱碳反应的进行还存在一定技术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含钛铁水转炉冶炼及其预脱钛行为研究
    李双江, 张 媛, 张军国, 张 飞, 卫广运, 马浩冉
    炼钢    2021, 37 (1): 23-26.  
    摘要43)      收藏

    基于河钢集团唐钢公司150t转炉含钛铁水冶炼实绩,采用冶金热力学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含钛铁水转炉造渣冶炼及其预处理喷氮预脱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铁水钛的质量分数在0.12%以下时,转炉采用单渣法冶炼,可控制喷溅。向含钛铁水中喷吹氮气,促使氮化钛类物质析出,从而降低铁水钛含量的方法可行。铁水氮含量越高、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铁水脱钛反应的进行。平衡条件下,铁水温度和钛的质量分数分别控制在1573K和0.12%时,铁水中平衡溶解氮的质量分数在13×10-6;铁水预处理喷氮气预脱钛,其脱钛率在20%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低氧高碳铬轴承钢LF-VD精炼时洁净度与夹杂物特征变化
    姜 敏, 李凯轮, 王昆鹏, 徐建飞, 王 郢, 万文华, 王新华
    炼钢    2021, 37 (1): 27-32.  
    摘要43)      收藏

    研究了低氧高碳铬轴承钢在LF-VD精炼时洁净度与夹杂物类型、数量、尺寸等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关注了个别大尺寸夹杂物。试验中采用了二元碱度约为7、Al2O3质量分数约30%的高碱度高Al2O3精炼渣。LF精炼前期和中期钢中夹杂物主要为Al2O3和MgO-Al2O3:由于与钢液润湿性较差能够较好地去除,数量密度由LF前期的11.3~15.4个/mm2减小至LF中期的4.3~6.7个/mm2w(T.O)由0.001 2%~0.001 4%相应地降低至0.000 6%~0.001 4%;LF后期钢中夹杂物主要高熔点的钙镁铝酸盐,w(T.O)约0.000 6%~0.001 0 %。经过VD真空精炼后,夹杂物转变为低熔点的钙镁铝酸盐,数量密度由LF结束时的3.4~4.3个/mm2减少为1.2~2.5个/mm2w(T.O)降低至0.000 4%~0.000 5%。软吹过程中,夹杂物平均尺寸略有增加,反映夹杂物之间发生了碰撞、长大,但夹杂物的数量密度维持在1.3~3.0个/mm2。特别地,LF结束、VD结束、软搅拌结束时,自动扫描电镜下检测到的夹杂物的最大尺寸分别为36,16,48μ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GCr15轴承钢LF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理研究
    雷家柳, 杨 玲, 李德胜, 刘月云, 袁龙飞
    炼钢    2021, 37 (1): 33-38.  
    摘要58)      收藏

    为了探索国内某钢厂GCr15轴承钢LF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存在形式及形成机理,针对LF精炼过程进行了系统取样,利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并结合FE-SEM,研究分析了LF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GCr15轴承钢LF精炼开始稳定时,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Al2O3类夹杂物,到LF精炼终点逐渐演变成近似球形的D类夹杂物。D夹杂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Al-Mg-Ca-(S)类复合夹杂物,其次为少部分被CaS包裹的镁铝尖晶石类夹杂物。根据FE-SEM面扫描分析结果,Al-Mg-Ca-(S)类复合夹杂物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为CaS包裹的中心均匀分布的CaO-MgO-Al2O3夹杂;另一种中心为MgO·Al2O3夹杂,外围被CaO-Al2O3夹杂包裹,彼此界面清晰。同时,提出了精炼终点D类夹杂物的形成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碳氧平衡在低碳低硅钢RH轻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朱坦华, 颜慧成, 汤海明, 程 迪, 王现周
    炼钢    2021, 37 (1): 39-43.  
    摘要50)      收藏

    通过对低碳低硅钢炼钢过程碳氧平衡进行系统计算,结合RH轻处理工艺要求,详细分析了过程碳、氧含量的控制要点,结果表明:CO分压对碳氧积的影响比钢水温度更加显著;RH生产超低碳钢时要求极限真空度和较高的平衡氧含量;RH轻处理生产低碳低硅钢的适宜条件是进站初始碳质量分数0.03%~0.04%、初始氧质量分数0.04%~0.05%、真空度5kPa,研究规律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连铸坯凝固钩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综述
    李婷婷, 杨 健, 黄福祥, 朱克然, 裴兴伟
    炼钢    2021, 37 (1): 44-56.  
    摘要86)      收藏

    对凝固钩的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进行了文献综述。凝固钩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金相观察法和数值模拟法,两者共同加深了对凝固钩形成机理的认识。在铸坯宽面中心、宽面和窄面边缘处凝固钩平均长度要大于其他部位,凝固钩尺寸随着振痕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凝固钩的平均长度随钢中C含量的降低而增大,超低碳钢和低碳钢中凝固钩问题尤为突出。减小凝固钩尺寸的连铸工艺措施有:提高浇铸温度和连铸拉速,采用放热型保护渣、减小保护渣导热系数、适当增大黏度,采用高频小振幅、非正弦振动波形,采用电磁搅拌或电磁制动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坯连铸机二次冷却均匀性的分析与优化
    黎建全, 龙木军, 陈登福, 周明佳
    炼钢    2021, 37 (1): 57-62.  
    摘要48)      收藏

    针对某厂连铸板坯裂纹频繁出现的问题,结合连铸机的喷嘴布置特点,在测试分析铸机喷嘴的喷淋冷却特性的基础上,以Q235G为对象,考虑板坯宽度方向二冷水流密度分布状态,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模拟计算了200mm×1350mm连铸坯的凝固壳生长形貌及铸坯表面内弧温度分布。研究表明:板坯铸机二冷前期足辊段与零段原喷嘴布置及水流密度分布不合理,提出了调整喷嘴靶距改善板坯宽度方向冷却强度分布均匀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凝固坯壳的均匀生长和温度的均匀分布,有效减少了铸坯裂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四流中间包流场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
    郑瑞轩, 赵立华, 姚 骋, 李 新, 华承健, 包燕平
    炼钢    2021, 37 (1): 63-72.  
    摘要47)      收藏

    采用正交试验法建立1:2.5水力学模型,选取L12(22×31)混合正交表设计12组水模试验方案,对水模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分析挡墙类型、挡墙导孔孔径和挡墙导孔倾角对中间包流场特性的影响大小,并找出合理的控流装置配置。结果表明,挡墙导流孔倾角对中间包流场特性影响最大,其次是导流孔孔径和挡墙类型。采用Y型挡墙,挡墙导孔孔径26 mm,开孔角度为10°/10°对优化中间包内流场效果最好。优化后与原型中间包相比,平均停留时间延长149 s,死区比例降低15.7 %,各流水口流动均匀性得到改善,采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温度场进行模拟,优化方案中间包内的最大温差仅为1 K与原型相比明显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车轴钢EA1N全流程夹杂物演变分析及工艺优化
    李成斌, 刘 君, 蒋 鹏
    炼钢    2021, 37 (1): 73-80.  
    摘要42)      收藏

    对国内某钢厂模铸车轴钢EA1N的全流程夹杂物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规律对工艺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在现场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夹杂物分析表明:在原工艺下,LF出站后的夹杂物中CaO含量明显增加,同时夹杂物中还出现了MnO、SiO2,推测熔渣直接卷入是LF过程中夹杂物形成的原因之一;在浇注过程中钢液中再次形成了大尺寸的脱氧产物,并一直滞留在钢材中;通过无水电解的方法,在各个工序中均能发现尺寸超过50μm的大尺寸夹杂物。在新工艺中,提高精炼渣吸收Al2O3夹杂物的能力,精确控制铝含量,浇注过程全程氩封,禁止测温与取样操作,避免二次氧化,使得钢材洁净度与加工合格率大大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低碳钢和超低碳钢连铸板坯皮下凝固钩的特征与控制研究
    张旭彬, 张立峰
    炼钢    2021, 37 (2): 1-9.  
    摘要159)      收藏
    以低碳钢和超低碳钢连铸板坯皮下的凝固钩结构为研究对象,呈现了凝固钩的典型特征形貌,发现了凝固钩捕获气泡和夹杂物的现象,得到了振痕与夹杂物的位置关系,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了不同浇铸参数对凝固钩深度的影响,并拟合得到了计算凝固钩深度的回归公式。结果表明:凝固钩主要存在完整叶状、弯曲型、双凝固钩型及熔断型等类型;凝固钩对大于20 μm夹杂物的捕获能力更为显著;凝固钩的深度主要分布在距连铸坯表面3.0 mm以下,通过增大拉速、提高浇铸过热度、施加电磁制动、减小冷却水流量等措施,可以减小连铸坯皮下的凝固钩深度,从而改善连铸坯的表层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脱磷转炉终点磷含量预报模型
    周朝刚, 胡锦榛, 蒋朝敏, 王书桓, 艾立群, 陈 虎
    炼钢    2021, 37 (2): 10-15.  
    摘要170)      收藏
    为更准确地预测脱磷转炉冶炼终点钢水磷含量,选取某钢铁公司冶炼DC04钢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业试验得到的铁水条件、造渣料及吹氧量等工艺参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各工艺参数关于脱磷转炉终点磷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并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关于脱磷转炉冶炼终点磷含量的预报模型。通过不断优化,使该模型实现预测脱磷转炉终点w(P)误差值分别在±0.004 %、±0.006 %和±0.008 %时,命中率达到83.33 %、90.00 %和93.33 %。通过该模型在现场的应用,可为钢铁企业更准确和快速的确定终点磷含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316L不锈钢精炼过程中夹杂物成分演变
    许苗苗, 尚正鸿, 凌海涛, 常立忠
    炼钢    2021, 37 (2): 16-22.  
    摘要156)      收藏
    从“AOD→LF→钙处理→连铸”进行全流程取样,重点分析316L不锈钢中氧氮含量、夹杂物数密度和成分。研究发现:在冶炼过程中,钢中w(T.O)逐渐降低,钙处理后为24×10-6,较AOD还原结束时降低183×10-6,浇铸时存在二次氧化,铸坯试样中w(T.O)增加8×10-6。AOD还原期结束时,夹杂物类型主要为SiO2-MnO系。LF进站时为CaO-Al2O3-SiO2系和CaO-Al2O3-MgO系,前者主要来源于AOD卷渣和钢中Al反应生成,后者主要来源于SiO2-MnO系夹杂物与钢中Al以及渣相反应生成。对于CaO-Al2O3-SiO2系,LF进站时夹杂物平均成分偏离低熔点区,随着精炼过程的进行,夹杂物中CaO含量降低,Al2O3含量升高,其平均成分位于低熔点区内;对于CaO-Al2O3-MgO系,夹杂物中MgO含量升高,MgO·Al2O3尖晶石夹杂物数量增加,经过钙处理和静置上浮,CaO-Al2O3-MgO系夹杂物逐渐消失,夹杂物改性较为充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含钛铁素体不锈钢精炼过程钛合金化工艺研究
    王 伟, 常国栋, 马骏鹏, 李晓军, 赵鑫淼
    炼钢    2021, 37 (2): 23-29.  
    摘要64)      收藏
    结合含钛铁素体不锈钢工厂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在VOD还原期、LF精炼前期、LF精炼后期等阶段进行钛合金化时钛的收得率及对钢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靠近精炼结束,钛的收得率越高。VOD还原期进行钛合金化,409L钢的钛收得率为62.7 %;在LF精炼后期进行钛合金化,收得率为76 %。同时,钛合金化对钢中全氧含量和钢水可浇性也有影响。越靠近精炼结束,钢中全氧含量越高,浇铸过程塞棒位置上涨比例越高。分析表明,采用控制K-OBM-S出钢下渣量、渣中弱氧化物(Cr2O3+MnO+TFe)含量、VOD吹氧量,适当提高钢中铝含量等工艺措施,可以降低钢水氧化性和提高钛收得率。选择在LF精炼前期进行钛合金化,可以降低钢中全氧含量,改善钢水可浇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板坯连铸轻压下压下力的解析计算法
    杨昌霖
    炼钢    2021, 37 (2): 30-36.  
    摘要96)      收藏
    针对板坯连铸轻压下过程,对铸坯单元体建立力学平衡方程,结合温度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钢种和压下位置对铸坯受力和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压下过程中铸坯边部受到的应力明显高于宽面中心受到的应力,表层受到的应力最大超过100 MPa。随着压下的进行,铸坯表层受到的应力逐渐减小,心部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在总压下量一定的情况下,钢种和压下位置对铸坯心部的位移量影响不明显,但对铸坯受到的压下力影响较大,在中心固相率相同的位置,不锈钢受到的单辊压下力大于普通碳钢,而且越靠近凝固末端,受到的压下力越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包晶钢连铸坯角横裂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技术综述
    蔡文菁, 杨 健, 邓丽琴, 左康林, 吴旭峰
    炼钢    2021, 37 (2): 37-46.  
    摘要103)      收藏
    角横裂是包晶钢连铸工艺中最为突出的质量问题,针对包晶钢角横裂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技术进行了文献综述。w(C)=0.08 %~0.18 %的包晶和亚包晶钢由于在钢液凝固过程中存在δ相到γ相的转变,产生较大的线收缩,同时生成γ相的温度较高,原奥氏体晶粒容易长大,因此对裂纹非常敏感。对于含Nb、Al、V的包晶和亚包晶钢,在原奥氏体晶界的先共析铁素体薄膜中,容易析出Nb、Al、V的碳氮化物等第二相粒子,进一步降低了钢的高温塑性,从而容易产生角横裂。当先共析铁素体膜厚度超过5 μm,钢的断面收缩率降低,钢的塑性下降,容易导致裂纹发生。包晶钢连铸坯角横裂的控制技术包括针对钢液成分、结晶器振动、二冷制度、倒角结晶器、保护渣性能的优化,以及保持良好的铸机设备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高强汽车板窄成分控制工艺技术研究
    张伟龙, 罗衍昭, 黄财德, 关顺宽, 陈 虎
    炼钢    2021, 37 (2): 47-50.  
    摘要62)      收藏
    通过对高强钢种LF+RH工艺路线和化学成分的研究,针对C、Mn、S含量和炉渣成分进行攻关,通过分析无法窄成分控制的原因,提出窄成分控制理论和实际操作方式。通过实际操作, C、Mn、S的窄成分范围内的合格率可达95 %以上,实现成分的稳定控制。C、Mn和S元素的窄成分控制后,可缩小高强钢抗拉强度波动范围30~70 MPa,提高钢种的强度、韧性和机械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CSP流程薄规格高强钢夹杂物控制研究
    朱万军, 周 甫, 王春锋, 沈继胜, 邱 晨
    炼钢    2021, 37 (2): 51-57.  
    摘要47)      收藏
    为提高CSP产线薄规格高强钢钢水洁净度、降低成本,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不同钙线加入量对高强钢WJX 600钢水洁净度及夹杂物形貌、尺寸、组成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钙线加入量对T.O含量影响不大,中包钢水w(T.O)可稳定控制在0.002 5 %以内,w(N)≤0.004 %;钙线加入量越多,钙处理后大尺寸(大于等于10 μm)夹杂比例越高。通过分析,提出了轻钙处理原则和钙处理对夹杂变性目标,通过轻钙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及精炼工艺优化,薄规格高强钢夹杂改判率由1.2 %降至0.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硅脱氧弹簧钢55SiCr玻璃态夹杂在铸坯加热过程中的结晶变化
    孟耀青, 王 伟, 李家杨, 赵昊乾, 逯志方, 秦树超,
    炼钢    2021, 37 (2): 58-61.  
    摘要67)      收藏
    将55SiCr硅脱氧弹簧钢LF精炼结束提桶样分别随大方坯开坯加热和热轧坯轧制加热处理,并采用FEI Explorer 4自动扫描电镜对提桶样热处理前后氧化物夹杂的形貌与成分变化进行检测。检测分析表明,不管是随大方坯高温扩散还是热轧坯加热处理,玻璃态夹杂物均发生结晶现象。在1 250 ℃保温约2.5 h,夹杂物结晶尺寸较大,且结晶位置已贯穿夹杂物内部;在1 020 ℃保温约0.5 h,夹杂物结晶尺寸较小,大颗粒结晶位置主要发生在夹杂物边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EH36船板钢生产过程中夹杂物成分的变化
    黄治成, 田 俊, 叶锦涛, 阿迪力·艾力
    炼钢    2021, 37 (2): 62-69.  
    摘要45)      收藏
    对采用“BOF→LF→RH→CC”工艺生产EH36船板钢过程中的夹杂物进行了研究。用SEM-EDS分析了试样中的夹杂物形貌和成分,用FactSage软件计算了夹杂物的析出情况。研究表明:LF进站钢液中夹杂物主要为SiO2,试样中的MnS是在试样凝固过程中形成的。Ca处理后,液态夹杂物数量增多。经过RH处理后,夹杂物中Al2O3含量升高,CaO和MgO含量降低。中间包钢液中夹杂物的Al2O3含量降低,CaO含量升高,夹杂物与渣发生反应,使夹杂物成分向低熔点区靠近。中间包渣中SiO2含量较高,与钢中Al发生反应,使钢液中Si含量升高,Al含量降低。钢液凝固过程中发生成分偏析,使铸坯中夹杂物的S含量明显升高,Al2O3含量升高,CaO含量降低。在铸坯中形成了CaO和Al2O3比例不同的钙铝酸盐夹杂物以及Al2O3夹杂物,且部分钙铝酸盐表面形成Ca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冷轧钢板表面冶金缺陷遗传性研究
    肖茂元, 韩 乐, 张 鹏, 刘延强
    炼钢    2021, 37 (2): 70-78.  
    摘要54)      收藏
    通过对“炼钢→热轧→冷轧”全流程跟踪,分析了结晶器液面波动和火焰清理(机清)对热轧卷表面质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全流程缺陷的遗传性。结果表明:炼钢类缺陷按照形成原因分为卷渣、簇状Al2O3、气泡和气泡+Al2O3四类;结晶器液面波动幅度不小于5 mm时热轧卷上卷渣缺陷的发生率为100 %,部分卷渣缺陷通过酸洗后可消除,不具有遗传性,在后续轧制过程中不影响表面质量;带翘皮类卷渣缺陷及翘皮缺陷在冷轧卷上具有较好的遗传性,通过酸洗、冷轧及镀锌后仍不能消除。该研究一方面为高端汽车板外板生产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提出了汽车外板生产的炼钢工艺参数控制窗口;另一方面可根据客户需求,放行部分不具有遗传性的卷渣类缺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转炉炼钢过程中锰氧化的研究
    杨文远, 蒋晓放, 王明林, 崔怀周
    炼钢    2021, 37 (3): 1-9.  
    摘要192)      收藏
    利用转炉吹炼过程中取样测温得到的分析检测数据,结合炼钢工艺操作情况,计算了炼钢过程中锰氧化反应的主要热力学参数(平衡商、氧化锰的活度系数、炉渣的氧化锰容量和锰在渣钢之间的分配比)及其在吹炼过程中的变化,分析了钢水、炉渣成分和温度对锰氧化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吹炼初期锰氧化率可达到73.3 %,吹炼中期锰氧化速度降低,部分炉次有时会产生回锰。吹炼后期,碳含量降低,锰继续被氧化,锰质量分数降低到0.08 %~0.14 %,有时可低于0.05 %。根据炼钢工艺参数所得到的回归方程,可预报吹炼终点钢中锰含量。大型转炉生产低碳深冲钢锰的收得率平均26.7 %。提高底吹供气强度,优化顶吹操作和减少渣量可有效提高锰的收得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120 t复吹转炉高强度底吹CO2工业试验
    魏国立, 朱青德, 胡绍岩, 朱 荣, 冯 超
    炼钢    2021, 37 (3): 10-16.  
    摘要74)      收藏
    为强化转炉熔池搅拌效果,改善炉内冶金反应动力学条件,在120 t复吹转炉上开展了高强度底吹CO2的工业试验,吹炼时底吹强度最高可达0.21 m3/(t·min),试验采用喷枪型底吹元件,底吹气体包括N2、Ar和CO2,根据不同冶炼阶段单一气体供气或混合后供气。试验结果表明,在终渣碱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高强度底吹CO2工艺终渣氧化铁质量分数最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终点钢水P、S、N含量均比原底吹工艺和高强度底吹N2/Ar工艺低,终点钢水Mn含量、脱磷率和脱硫率均比原底吹工艺高。高强度底吹CO2有利于降低转炉炼钢成本,提升钢水纯净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石灰石与铁水中碳元素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毛文文, 李晨晓, 张仕骏, 石晓伟, 路博勋, 胡晓军
    炼钢    2021, 37 (3): 17-21.  
    摘要91)      收藏
    与石灰相比,转炉采用石灰石作为造渣剂时,石灰石在转炉内分解除生成石灰外,还会释放大量的CO2。通过气相质谱仪在线分析了石灰石加入FeC熔体后尾气成分的变化,研究了石灰石分解CO2对铁水的氧化作用,并通过热重试验分析了碳元素对石灰石分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石释放的CO2与熔池中元素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CO2会与铁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其分解出的CO2的利用率约为63 %~71 %。另一方面,碳元素与CO2之间的反应能大大降低石灰石的分解温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基于水平集的钢水图像分割方法
    江 俊, 任条娟, 王金铭, 叶芳芳
    炼钢    2021, 37 (3): 22-28.  
    摘要72)      收藏
    钢水质量和收得率是转炉生产的两项重要生产考核指标。通过红外热成像法检测转炉出钢钢水图像中钢渣占比率,从而有效控制钢水质量和收得率是转炉生产工艺之一。由于转炉出钢钢水红外灰度图像具有背景噪声干扰大、钢渣呈多目标分离标状且边缘非规则等特点,因此如何提高钢水图像分割及钢渣占比检测准确率一直是难点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集的转炉出钢钢水图像分割方法,能将钢水、钢渣和背景区域有效分割。该方法首先根据钢水图像特征改进Chanvese几何活动轮廓模型,构造一种双几何活动轮廓曲线模型及演化函数;然后通过改造水平集算法,求解最小化双轮廓曲线演化函数,获得分割区域及其灰度特征值;最后通过分割的钢渣钢水区域面积比值计算完成钢渣占比率检测。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和准确性,能较好地应用于转炉出钢图像分割及钢渣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RH壁面润湿性对气液两相流行为的影响研究
    李怡宏, 董 超, 朱宏伟, 崔 鑫, 赵昱琨
    炼钢    2021, 37 (3): 29-38.  
    摘要71)      收藏
    以某钢厂300 t RH真空精炼炉为原型,建立了相似比为1〖DK〗∶1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RH气液两相流在不同壁面润湿条件下行为变化。通过采用多相流(Eulerian)模型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对不同的壁面润湿条件下的流体行为和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提升气体量下,壁面润湿角在60°时循环流量、气相体积分数和浸渍管内液相速度均最小;在0~180°以60°为拐点,循环流量、气相体积分数和浸渍管内液相速度先减小再增大;在120°~150°对气相的扩散和液相流动的促进作用最有效,对RH精炼进程的加快最适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LF深脱硫钢种钢包结壳分析及控制方法
    杨俊峰, 韩少伟, 江腾飞, 韩凯峰, 朱 良, 安永超, 孙永林
    炼钢    2021, 37 (3): 39-43.  
    摘要88)      收藏
    为了解决LF深脱硫钢种钢包顶渣结壳的问题,对结壳炉次精炼渣成分及熔点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对结壳物进行微观形貌及物相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炉渣熔点过高,冷却过程中析出物呈网状联结导致顶渣结壳。根据相图确定了降低熔点的精炼渣改质目标区域,基于渣量核算提出了两种优化后渣改质工艺方案,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优化后精炼渣可同时满足LF深脱硫及减轻钢包顶渣结壳的要求,为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钙处理低合金高强钢连铸过程中塞棒侵蚀机理及其改进
    周杨鹏, 杨 健, 鲁欣武, 刘万善
    炼钢    2021, 37 (3): 44-50.  
    摘要134)      收藏
    针对钙处理低合金高强钢浇铸过程中塞棒的异常侵蚀问题,通过对塞棒基质层和侵蚀层进行成分分析、物相分析以及元素分布观察,并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探究了塞棒的侵蚀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钢液中过量的钙与塞棒耐火材料中的Al2O3、SiO2在塞棒界面反应生成CaO,进而与塞棒耐火材料中的Al2O3、SiO2反应生成低熔点的硅酸盐、钙铝酸盐等化合物是造成塞棒侵蚀的原因之一。塞棒耐火材料中的C和SiO2反应生成气态的SiO、CO,然后钢液中的钙元素与SiO,CO等气体反应生成的CaO,进而生成低熔点的硅酸盐、钙铝酸盐等化合物,也可以导致塞棒的侵蚀。在侵蚀层中存在低熔点的钙黄长石和镁黄长石类化合物也会导致塞棒的侵蚀。通过规范钙处理量、选用镁碳质棒头等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塞棒的异常侵蚀问题,中间包连浇炉数由4~8炉提高至10炉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大断面连铸圆坯中心裂纹的成因和控制研究
    谢仲豪, 何 杨, 刘建华, 刘 阳, 刘 颖, 江宏亮
    炼钢    2021, 37 (3): 51-57.  
    摘要88)      收藏
    针对某钢厂Φ 600 mm AISI4130钢连铸大圆坯存在的中心裂纹,通过低倍观测到裂纹分布在V型偏析区内,采用原位分析发现中心主要为碳、硫偏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裂纹形貌发现裂纹为凝固前沿卵形树枝晶开裂形成的空隙,分析裂纹成因是凝固末期低熔点元素富集芯部,同时凝固收缩使铸坯中心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使卵形树枝晶开裂。运用ANSYS软件建立大圆坯传热和应力模型,计算铸坯的温度场和应力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凝固末端铸坯中心拉应力超出抗拉强度。提出在凝固末端施加强制冷却工艺,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末端强冷可加速铸坯外部向中心收缩,抑制铸坯中心凝固收缩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有效降低大断面圆坯中心裂纹的产生风险和概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选分结晶对包晶钢连铸坯表面裂纹的影响
    曹 磊, 王国连, 黄伟青, 韩立浩, 石永亮, 王​景奇
    炼钢    2021, 37 (3): 58-61.  
    摘要117)      收藏
    针对某钢厂200 mm×2 000 mm连铸机,采用现场试验方法重点研究了选分结晶对碳质量分数在0.09 %~0.15 %的包晶钢连铸坯表面裂纹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选分结晶的影响,碳含量在连铸坯厚度方向上呈现“M”形,初始凝固坯壳中,距离铸坯表面40 mm以内的区域碳含量低于原始钢液中的成分。对于初始钢液碳质量分数0.10 %的B2钢,距离铸坯表面10 mm处的碳质量分数为0.087 %~0.088 %,低于0.09 %,表面质量良好;而对于初始碳质量分数0.13 %的B1钢,距离铸坯表面10 mm处的碳质量分数为0.113 %~0.115 %,仍处于裂纹敏感性区域,裂纹发生率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帘线钢用镁炭质水口附着物物相及成因分析
    赵海峰, 谢丹丹, 杜芳林
    炼钢    2021, 37 (3): 62-65.  
    摘要71)      收藏
    针对某钢厂帘线钢连铸过程中镁炭质浸入式水口(SEN)内壁出现灰白色附着物,该附着物在钢坯中形成夹杂导致后续加工过程产生拉丝断裂的问题,通过分析水口附着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发现水口附着物物相主要为Mg2SiO4(镁橄榄石,M2S)及少量MgCaSiO4(钙镁橄榄石,CMS)、Ca2Mg(Si2O7)(镁黄长石,C2MS2),探讨了水口中MgO与钢液中SiO2和CaO等夹杂物反应生成附着物的过程及反应机制,据此,提出了优化镁炭质浸入水口材质、促进水口附着物低熔点化的改进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碲对易切削钢硫化物及切削性能的影响
    张盼盼, 王 冬, 沈 平, 谢剑波, 田钱仁, 付建勋
    炼钢    2021, 37 (3): 66-73.  
    摘要112)      收藏
    为研究碲(Te)冶金在易切削钢中的工业化应用效果,开展了向1215易切削钢中添加Te的工业化生产试验,并对其产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借助蔡司金相显微镜、小样电解、扫描电镜、能谱仪、维氏显微硬度仪、表面粗糙度仪等方法对比分析了1215易切削钢及1215Te易切削钢方坯、轧材中夹杂物的赋存、成分及切削性差异。结果表明,Te系易切削钢方坯中硫化物尺寸大且更均匀,趋向于球状;含Te轧材中夹杂物变形程度较小,轧制后夹杂物长宽比小于3的纺锤状为60 %;轧材在进给量0.10 mm/r下切削时,1215Te钢产生的短螺卷屑比例为66.0 %,大于1215钢的58.1 %。在相同切削条件下,切削后的1215Te钢工件表面粗糙度小于不含Te的1215钢,说明Te显著提升了1215易切削钢的切削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预应力钢绞线SWRH82B锥形断裂机理及优化研究
    张振全, 张明博
    炼钢    2021, 37 (3): 74-80.  
    摘要107)      收藏
    采用检测分析方法对预应力钢绞线SWRH82B锥形断裂机理进行研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并进行工业试验验证。研究表明:SWRH82B钢绞线锥形断裂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C、Mn、Cr、S元素偏析,C偏析导致锥形断裂样品形成了网碳组织,Mn、Cr元素促进不良马氏体组织形成,硫化物偏聚降低了晶界与晶界间的结合力,致使SWRH82B钢的塑性变差;二是钢液洁净度较差,结晶器出现卷渣导致大颗粒的异物夹杂存在,中心裂纹区域尺寸较大,最大夹杂物尺寸高达174.16μm,平均尺寸达到28.30μm,并且存在MgO-Al2O3,CaO-MgO-Al2O3-SiO2等脆性夹杂物,降低SWRH82B钢的拉拔性能。通过降低钢水过热度和拉速,提高二冷水比水量,降低LF精炼渣中碱度及MgO含量,钢液中w(S)控制在0.006 %以下,延长LF精炼软吹时间等优化措施,提高其拉拔性能。优化后SWRH82B钢盘条中心偏析、网状碳化物、中心马氏体评级均分别控制在0~0.5级,索氏体比例提高至85 %~90 %。盘条中心夹杂物最大尺寸和平均尺寸分别降至42.10 μm和16.70μm,钢中主要夹杂物为CaO-Al2O3-SiO2,拉丝断头率降至每百吨1.12次,捻股断头率0.35次/趟,SWRH82B预应力钢绞线锥形断裂率大幅下降,拉拔性能得到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65 t顶底复吹转炉快速降低炉底高度的生产实践
    邓南阳, 潘 军, 刘 威, 赵 斌, 杨 勇
    炼钢    2021, 37 (4): 1-4.  
    摘要119)      收藏
    针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65 t顶底复吹转炉炉底上涨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生产实践表明:利用铁水与氧气反应,通过对氧枪枪位、氧气累计量以及浸泡侵蚀时间的合理控制,达到快速降低转炉炉底高度的目的,由于炉底超上限值造成吹炼困难引发喷溅率由0.63 %下降至0.31 %,钢铁料消耗降低4.16 kg/t,为转炉炼钢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超低碳汽车板钢钢包渣高效改质工艺的试验研究
    高福彬, 王新华, 刘俊山, 武志杰, 张 涛
    炼钢    2021, 37 (4): 5-9.  
    摘要81)      收藏
    对汽车板钢在转炉炉后进行钢包渣改质,除了改质剂用量充足外,还必须抑制高[O]含量钢液与炉渣间的反应。否则,在后续RH精炼脱碳期,由于钢渣间反应,顶渣中w(FetO)也会回升至8 %~14 %(甚至更高)。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邯宝炼钢厂通过采用具有缓释Al作用的铝渣球为改质剂,在转炉出钢结束后再向钢包内加入石灰而不是在出钢过程加入,提高钢包渣w(CaO)/w(Al2O3)以降低其流动性和微弱钢包底吹搅拌等措施,将RH进站和出站钢包渣w(TFe)分别控制在3 %和5 %以下,有效抑制了连铸过程钢包渣对钢液的二次氧化,连铸中间包钢水T.O含量和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显著减少,连铸水口粘结、堵塞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降低120 t LF精炼电耗的生产实践
    孙 波, 解养国, 吴耀光, 张良明, 刘前芝, 万 栋
    炼钢    2021, 37 (4): 10-15.  
    摘要104)      收藏
    针对某厂LF精炼电耗偏高的问题,分析了其精炼电耗的影响因素。通过采用新型复合反射绝热板提高钢包保温性能,优化周转钢包空包时间和全氧钢包烘烤系统升级改造以提高钢包内衬温度,提高连铸热态铸余回渣量和减少精炼过程钢水裸露面积等措施,进行了降低精炼电耗的生产实践,共减少生产过程中钢水温降约28.17 ℃,精炼电耗从改进前的45.14 kWh/t降低至35.58 kWh/t,平均降低了9.56 kWh/t,节约吨钢电能成本约4.78 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水口倾角大范围变化对宽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场的影响
    马 超, 何文远, 乔焕山, 赵长亮, 杨 健
    炼钢    2021, 37 (4): 16-24.  
    摘要100)      收藏
    采用棒偏转法对断面宽度为2 000 mm,水口倾角分别为15°、20°和45°时的连铸结晶器表面流速进行了测量,并结合数值计算分析了水口倾角大范围变化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的影响。随着水口倾角由15°增加至20°、45°,结晶器表面流速由0.4 m/s减小至0.25 m/s和-0.1 m/s,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水口倾角为15° 和20°时,形成双循环流,水口倾角为大倾角45°时,流场形态转变为中间流,卷渣风险显著增大。水口倾角为20°时,表面流速处于合理值,有利于抑制卷渣风险。随着水口倾角的增大,钢液射流冲击窄面的冲击位点下移,水口倾角由20°增大至45°,冲击位点下移尤为明显,不利于夹杂物上浮。水口倾角为15°时强烈的双循环流导致液面水口附近波动增高;水口倾角为45°时,宽度1/4位置液面波动加剧,水口附近湍动能明显增大;水口倾角为20°时液面波动最为平缓,有利于抑制卷渣缺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亚包晶钢板坯高拉速生产实践
    刘启龙, 曹成虎, 邓 勇, 郑 晴, 张 敏, 罗 霄
    炼钢    2021, 37 (4): 25-29.  
    摘要82)      收藏
    为解决亚包晶钢浇铸的炉机周期匹配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对亚包晶钢结晶器冷却、振动模式及结晶器保护渣等进行优化。优化后,结晶器冷却水流速由7.27 m/s提高至8.45 m/s,结晶器振动模式的负滑脱时间由0.112~0.128 s稳定控制在0.151 s,结晶器保护渣碱度由1.28提高至1.29,1 300 ℃黏度由0.13 Pa·s下调至0.12 Pa·s。实现了亚包晶钢高拉速的稳定生产,最高工作拉速为1.6 m/min;铸坯表面纵裂纹发生率小于0.3 %,中心偏析质量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高速连铸结晶器卷渣缺陷的特征、演变及控制
    郑 万, 寇锦荣, 陈小龙, 陈 利, 周从锐, 邓 琛, 李光强,
    炼钢    2021, 37 (4): 30-37.  
    摘要188)      收藏
    高效、节能、低成本的高速连铸、连铸连轧工艺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但面临结晶器卷渣频率增加及轧材表面卷渣类缺陷率上升的发展瓶颈。分析了连铸结晶器卷渣的形成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简述了卷渣类缺陷在铸坯、热轧、冷轧材的表现形式及演变规律,回顾了连铸结晶器卷渣的控制措施。针对现有措施难以适应高速连铸发展的不足,提出了结晶器内钢水流场的电磁调控、液面的智能控制及高卷渣阻抗的连铸保护渣开发等重点发展方向,为促进高效连铸及连铸连轧工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