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8
上一期   
封面+目次+封底
2024, 6(1):  0. 
摘要 ( 58 )   PDF (500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e-3 %Si平面流铸带平整轧制退火过程中组织织构演变#br#
张宁, 徐江杰, 涂杨, 周晓舟, 张波, 孟利
2024, 6(1):  1. 
摘要 ( 92 )   PDF (1196KB) ( 2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平面流铸技术制备了Fe-3 %Si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研究了平面流铸Fe-3 %Si薄带平整轧制与退火处理的组织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平面流铸带具有大比率的柱状晶组织,{100}取向晶粒占比高于30 %,也即存在对磁性能有益的{100}织构。小压下率冷轧平整过程中,晶粒取向变化及晶内取向分裂程度整体不高,形变行为存在取向依赖性。{100}取向晶粒形变储能积累程度相对较低,经退火处理后该组分体现出遗传优势,在退火组织中占比仍超过30 %。退火组织中小尺寸晶粒有所增加,且绝大部分小尺寸晶粒偏离{100}取向,这导致了退火组织平均晶粒尺寸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100}织构。
不同厚度低温渗氮型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织构差异分析#br#
曹博, 杨平, 单中雨, 顾新福
2024, 6(1):  6. 
摘要 ( 93 )   PDF (3795KB) ( 2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0.27 mm、0.23 mm和0.20 mm三种厚度且磁性能都较好的取向硅钢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EBSD技术对其对应的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及织构进行研究,从而探索不同板厚度对应的最佳初次再结晶组织和织构是否存在异同。结果表明:三种厚度对应的最佳一次再结晶晶粒平均尺寸均在20~22 μm范围内,沿板厚侧面的平均晶粒尺寸基本接近,约为21.4 μm;0.27 mm的中心层区域的平均晶粒尺寸比表层更大,而随厚度继续减小,表层和中心层平均晶粒尺寸逐渐接近。随板厚度的减小,初次再结晶织构增强,主要织构{114}〈481〉、{111}〈112〉以及{100}〈021〉织构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中{114}〈481〉织构的强度又显著高于其他织构;{114}〈481〉组分面积百分比增加,Goss以及{210}〈001〉组分减少。在这三种厚度样品中,表层区域的Goss、{210}〈001〉和{114}〈481〉组分比例都高于中心层,{100}〈021〉以及黄铜组分比例都低于中心层。随着厚度的减薄,表层和中心层区域的{114}〈481〉、{111}〈112〉织构以及中心层区域的{100}〈021〉织构都明显增强。
取向硅钢不同常化冷却工艺影响规律研究
石超, 宋程, 项利, 李建军
2024, 6(1):  15. 
摘要 ( 111 )   PDF (4650KB) ( 2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空冷、40  ℃/s冷却速度以及水冷3种常化工艺下的取向硅钢在组织、织构以及析出相上的差异。随着常化冷却速率提高,常化板表面晶粒数量增多,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将会更多地促使钢中奥氏体相转变为亚稳定相;常化后,热轧板织构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实验钢均沿板厚方向具有较强的α线织构、较弱的γ织构和较弱的高斯织构。此外,常化板中析出相的尺寸及体积分数会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取向硅钢在电机中的应用及展望
鹿旭升, 李扬阳, 马德稷, 李志野, 曾鹿滨, 裴瑞琳
2024, 6(1):  23. 
摘要 ( 160 )   PDF (1654KB)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机铁损、提高电机性能,取向硅钢取代无取向硅钢应用于电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电机用取向硅钢应用技术发展,总结了取向硅钢电机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每项技术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目前电机应用取向硅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取向硅钢电机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电机行业的高效、高功率密度和低损耗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20~1 000 kV电力变压器用取向硅钢质量评估
程灵, 张燕秉, 马光, 何承绪, 韩钰, 陈云翔
2024, 6(1):  30. 
摘要 ( 105 )   PDF (1554KB) ( 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020-2023年期间国家电网公司新建和扩建的220~1 000 kV变电站工程中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用取向硅钢进行了质量监督与评价,共涉及175项变电站工程、24家变压器制造企业、3家取向硅钢生产企业。基于取向硅钢产品技术条件与测试方法标准,抽检了包括20QH070、23QH075、27QH085、30QH100等23个牌号在内的累计超20 000片取向硅钢样品。结果表明,性能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并指出了批次供货取向硅钢产品在磁性能、涂层性能、外观质量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开展新入网取向硅钢质量评估,为加强电力变压器质量源头管控,助力打造本质安全电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稀土处理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宋程, 项利, 石超, 李建军
2024, 6(1):  39. 
摘要 ( 98 )   PDF (855KB) ( 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稀土质量分数为0.002 1 %时,稀土元素主要形成(La, Ce)AlO3夹杂物,从而进行脱氧、变质钢中Al2O3夹杂物;随着钢中稀土含量的增加,稀土主要形成以(La,Ce)AlO3(La,Ce)2O2S类和(La,Ce)2O2S类稀土夹杂物,主要降低了钢中硫化物的析出量,但是此时生成的稀土夹杂物对钢中大量温降过程析出和二次氧化产生的Al2O3类夹杂物的改性作用较弱,这导致稀土含量高时钢中Al2O3夹杂物的数密度明显增加。此外,夹杂物长宽比的统计结果表明,稀土处理使铸坯中夹杂物发生明显球化,但在随后的热轧工序中,常规处理与稀土处理的热轧板中夹杂物的平均长宽比差异较小。即在工业生产实际中,稀土处理对成品组织中的夹杂物的长宽比影响很小,影响夹杂物长宽比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轧制过程的相关工艺参数。
薄规格和极薄/超薄硅钢发展态势研究
陈 卓
2024, 6(1):  46. 
摘要 ( 151 )   PDF (661KB) ( 3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得薄规格硅钢的需求开始增多,特别是快速自粘结涂层技术的进步,极大程度地拉动了薄规格和极薄/超薄硅钢在驱动电机、高速电机、微电机等高端电机市场的需求。目前许多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厂正在求购快速自粘结涂层硅钢,众多硅钢企业以及科研单位、涂料企业、铁心企业纷纷研发快速自粘结涂层和模具冲片技术,从中可以看到薄规格和极薄/超薄硅钢的发展趋势。本文重点阐述薄规格及极薄/超薄硅钢的生产现状、发展及需求趋势。
不同转速永磁同步电机非晶合金和硅钢选材分析
颜昌昊, 樊庆林, 马德稷, 胡海洋, 王丽慧, 曾鹿滨, 裴瑞琳
2024, 6(1):  52. 
摘要 ( 95 )   PDF (1203KB) ( 2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非晶材料和硅钢的磁性能,并在高速电机分别采用这两种材料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于电机效率以及不同转速下的铁损差值。并研究了不同转速下电机非晶材料和硅钢铁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高速电机中非晶材料优势明显,为不同转速工况的电机提供选材建议。
硅钢连续退火机组飞剪卡钢原因及控制措施
唐景涛, 陈小宁, 罗健红, 李 伟
2024, 6(1):  59. 
摘要 ( 76 )   PDF (589KB) ( 2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某硅钢连续退火机组出口曲柄式飞剪连续剪切时,出现剪刃不能正常落回至初始低位,与运动中的板带带头相撞,造成卡钢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和控制方法,解决了飞剪相应故障,保证了稳定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了机组的机时产量和成材率,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