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宗旨
期刊简介
编辑部介绍
收录情况
版权声明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外审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28
上一期
2023年第6期封面+目次+封底
2023, 5(6): 0.
摘要
(
73
)
PDF
(619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等温退火温度对薄规格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文倩, 李洋, 姜伟宁, 武晓龙, 杨平, 张海利
2023, 5(6): 1-7.
摘要
(
111
)
PDF
(2276KB)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温等温退火方式,研究了0.20 mm厚薄规格取向硅钢在不同等温温度及不同升温速率下的二次再结晶行为差异,测出二次再结晶百分数、基体晶粒尺寸及取向变化,以及二次再结晶晶粒取向偏差度与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会推迟二次再结晶开始时间和二次再结晶完成时间;提高等温退火温度,可促进抑制剂熟化并加速二次再结晶的完成;{114}〈481〉取向基体晶粒对二次再结晶晶粒的长大有较大的阻碍作用;较低的升温速率和较低的二次再结晶温度(1 030 ℃)有利于锋锐的高斯织构的形成,此时二次晶粒尺寸与高斯取向偏差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板材厚度对二次再结晶演变规律的影响
李莉, 张一凡, 罗理, 蒋奇武, 王项龙, 贾志伟
2023, 5(6): 8-13.
摘要
(
109
)
PDF
(2082KB) (
2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磁感取向硅钢作为非常重要的电磁材料,其磁性能完全取决于成品组织中Goss织构的锋锐程度。Goss晶粒的二次再结晶过程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而针对初次再结晶基体厚度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对Goss晶粒二次再结晶过程的理解不够完善。针对上述问题,对0.23 mm及0.27 mm两种厚度的初次再结晶基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发现相较于0.27 mm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基体,0.23 mm初次再结晶样品内晶粒更加细小,γ(〈111〉//ND)及{411}〈148〉等有利织构的强度更高,并且由于晶界含量更多,渗氮后的抑制剂更加细小均匀,在高温退火过程中,0.23 mm样品内的Goss晶粒也更早开始发生二次再结晶。基于厚度减薄将会使Goss晶粒二次再结晶过程更早发生的特点,薄规格产品应该适当增加抑制剂的晶界钉扎力,以确保其内部位向准确的Goss晶粒可以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优先开始二次再结晶过程。
高磁感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研究
樊立峰, 付余洁, 岳尔斌 , 胡文豪, 裘韶均, 金进文, 王德斌, 欧阳炜, 张博睿, 韦泽
2023, 5(6): 14-18.
摘要
(
115
)
PDF
(6535KB) (
2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OM、XRD技术对高磁感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过程显微组织和晶体织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磁感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温度区间为1 015~1 030 ℃;高斯晶粒异常长大前,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缓慢,1 010 ℃时初次晶粒尺寸为25.9 μm;初次晶粒织构集中在{113},异常长大的晶粒为位向准确的高斯取向晶粒。
冷轧工艺对3.28 %Si硅钢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姜世勇, 林 媛, 张文康
2023, 5(6): 19-24.
摘要
(
112
)
PDF
(1074KB) (
2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大压下率一次冷轧、临界变形二次冷轧和中等压下率二次冷轧对3.28 %Si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0 %大压下率一次冷轧晶粒尺寸最小,平均为103 μm,均匀性较好;主要织构为{111}〈112〉,其次为{111}〈110〉;综合磁性能较好,P1.5/50和B50居中,P1.5/50各向异性最小。9 %临界压下率二次冷轧晶粒尺寸最大,平均为156 μm,但有些晶粒尚未发生完全再结晶,均匀性最差;主要织构为{111}〈110〉和{112}面织构,同时高斯织构{110}〈001〉组分强度最弱;综合磁性能最差,P1.5/50最高、B50最低、P1.5/50各向异性最大。50 %中等压下率二次冷轧晶粒尺寸介于临界变形二次冷轧和大压下率一次冷轧之间,平均为112 μm,均匀性最好;织构主要为{110}〈001〉和{100}面织构;综合磁性能最好,P1.5/50最低、B50最高、P1.5/50各向异性居中。
常化温度和时间对2.98 %Si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的影响#br#
蒋鹏, 白晓路, 牛宇豪, 王海军
2023, 5(6): 25-31.
摘要
(
98
)
PDF
(1587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工业现场生产的2.98 %Si无取向硅钢为实验材料,设计6种不同的常化工艺,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不同常化温度与保温时间对2.98 %Si无取向硅钢组织和表层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组织由晶粒尺寸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和长条状变形晶粒组成,表层织构以强Goss织构为主,α织构和λ织构组分极其微弱。900 ℃×3 min常化后,部分晶粒未发生再结晶,导致中心层仍分布长条状变形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59 μm;1 000 ℃×5 min常化后,再结晶晶粒非均匀长大,平均晶粒尺寸达到233 μm;950 ℃×5 min和1 000 ℃×3 min常化后组织均匀性显著改善,且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32 μm和143 μm,在最适晶粒尺寸范围内。常化板表层织构主要由Goss织构和{110}〈112〉织构组成,表层织构大部分遗传了热轧板,仅表现在强度上的差异。合理参数范围内提高常化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能够使得γ织构强度下降。
冷轧无取向硅钢50W470各向异性的研究
徐文祥, 陆天林, 程国庆, 祁 旋, 刘青松, 裴英豪, 施立发
2023, 5(6): 32-36.
摘要
(
146
)
PDF
(1332KB) (
2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无取向硅钢50W470偏离轧向不同角度的电磁性能、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对磁晶各向异性能的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偏离轧向0°处的电磁性能最优,为最易磁化方向,且力学强度最低;偏离轧向50°~60°的电磁性能最差,为最难磁方向,且力学强度最高。偏离轧向各个角度的织构分布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含Sn、Sb无取向硅钢50W600热轧组织与织构研究
卢晓禹, 崔成波, 冯海涛, 刘朋成, 刘宝志, 董丽丽
2023, 5(6): 37-42.
摘要
(
76
)
PDF
(1834KB) (
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含Sn、Sb无取向硅钢50W600热轧组织与织构,在实验室中试试验平台开展含Sn、Sb的50W600冶炼和热轧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OM)分析热轧阶段的显微组织,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宏观织构。结果发现,随着Sn、Sb元素含量的增加,表面再结晶层的厚度增加,Sn元素质量分数为0.068 %时,表面再结晶层厚度约为0.12 mm,Sn、Sb元素对无取向硅钢50W600热轧板显微组织起到细化的作用。同时添加Sn、Sb元素后,{001}〈100〉立方织构明显增加,高斯织构{110}〈001〉强度随着Sn、Sb元素的含量增加而增大。本文的最佳Sn、Sb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068 %、0.072 %。
罩式退火炉底部加热电阻带熔断原因浅析
郑韩超, 郝晓鹏, 肖辉明, 王 旭, 王 磊, 杨学强
2023, 5(6): 43-47.
摘要
(
109
)
PDF
(975KB) (
2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罩式退火炉是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投产初期,底部加热电阻带出现熔断现象,导致底部加热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高温罩式炉未正常投入底部加热系统,生产的取向硅钢明显发现存在点状漏晶、头尾铁损偏大等质量缺陷,影响钢卷磁性能。本文通过对电阻带熔断部位及熔融物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并通过金相检测、电镜扫描、化学成分检测等方式,检测出耐火砖中存在磷化物,导致其在高温阶段与电阻带发生电腐蚀反应,造成电阻带断开。
JFE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专利分析
李会敏, 陈妍, 张晶, 王莹
2023, 5(6): 48-53.
摘要
(
130
)
PDF
(780KB) (
2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电工钢所要求的特性,对JFE近5年(2018—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领域申请的专利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申请专利特点和核心专利分析,揭示其专利技术类别和技术功效。
东方电机定子铁心冲片数字化车间建设实践
刘芷妍, 肖海航
2023, 5(6): 54-57.
摘要
(
116
)
PDF
(759KB) (
2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心是发电机的心脏,铁心冲片是电机的核心制造之一,东方电机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成功打造了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定子铁心冲片智能制造新模式。从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性出发,详细阐述了东方电机智能制造转型的发展路径,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定子铁心冲片数字化车间建设的思路、目标、过程、主要功能,以及数字化车间建设成果、未来发展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