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12-28
上一期   
中国电工钢发展变化及新时代需求研究
陈 卓
2019, 1(2):  1-6. 
摘要 ( 172 )   PDF (1657KB) ( 8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工钢的制造技术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产品生产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研究了我国电工钢发展变化,从电工钢的产能、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出口数量、生产与技术等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电工钢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同时对当前涉及电工钢产业的相关利好政策、不利因素以及下游行业进行分析,对我国电工钢未来需求增长进行预测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
电工钢冷轧装备现状及冷轧技术研究
张凤泉, 胡文才
2019, 1(2):  7-13. 
摘要 ( 185 )   PDF (1987KB) ( 8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国内外电工钢生产企业冷轧装备现状,并结合电工钢冷轧装备,对高牌号电工钢的冷轧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相关品种与设备选型的建议。
取向硅钢成品板中点状硌印的检测与成因分析
杨平, 刘丽莹, 张海利, 贾志伟
2019, 1(2):  14-20. 
摘要 ( 118 )   PDF (2385KB) ( 4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面质量问题是影响取向硅钢最终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磁性能达标并稳定后,表面质量出现问题,同样会造成成品降级处理甚至报废。露晶、水印、硌印、花斑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现场表面质量问题。本文以取向硅钢成品板中点状硌印为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系统检测其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成因,为现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检测表明,硌印凹坑内存有较厚的完整绝缘层成分,而硌印凹坑边部却是Fe含量很高的区域,两个位置成分都不同于正常绝缘层的成分。鉴于硌印下方钢板基体内没有后期形变留下的痕迹,初步认为硌印主要是氧化层点状不均匀或涂覆氧化镁不均匀并经高温退火时烧结出现的硬颗粒物造成的塑性变形所致。
冷轧压下率对薄规格取向硅钢冷轧和退火织构的影响
骆新根, 黄咸波, 郭小龙, 杨佳欣, 申明辉
2019, 1(2):  21-28. 
摘要 ( 161 )   PDF (10480KB)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采用不同厚度的低温取向硅钢热轧板冷轧至0.18 mm。通过XRD分析冷轧板表面和中心层的织构,通过EBSD分析了脱碳板截面的织构。结果表明,冷轧样品表层和中心层,随着压下率增大,{111}面织构总含量有所减少, {100}面织构总含量有所增多;脱碳样品中{111}面织构明显增多,尤其是{111}〈112〉织构组分,{100}面织构明显减少,尤其是{100}〈011〉织构组分,{411}〈148〉织构组分也明显增多;脱碳样品中,随着压下率增大,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不利于二次再结晶发展的织构随着压下率的增大明显增加,同时有利的CSL晶界随着压下率的增加会稍有减少。
取向硅钢涂层对噪音特性的影响
程祥威, 谢文亮, 杨朝, 朱业超
2019, 1(2):  29-32. 
摘要 ( 184 )   PDF (1688KB) ( 4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取向硅钢片磁致伸缩是变压器噪音来源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取向硅钢片硅酸镁底层和磷酸盐涂层对磁致伸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硅钢表面的硅酸镁底层和磷酸盐涂层可降低取向硅钢的磁致伸缩;增加绝缘涂层的厚度可减少杂畴和90°畴,改善取向硅钢的噪音性能。
取向硅钢底层结构对表层附着性的影响
刘敏, 胡守天, 刘婷, 吴章汉, 杜玉泉, 宋刚
2019, 1(2):  33-36. 
摘要 ( 117 )   PDF (1758KB) ( 6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附着性较好和附着性较差的取向硅钢的微观形貌和成分分布进行对比,研究了取向硅钢的底层结构对附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硅钢底层主要分为绝缘涂层和硅酸镁玻璃层(部分硅酸镁底层深入基体形成钉扎),硅酸镁玻璃层和磷酸盐绝缘涂层没有明显的过渡层以及相互融合的区域;取向硅钢附着力的主要来源应为硅酸镁底层与钢基之间的机械作用,附着性的好坏主要由硅酸镁底层的结构来决定;良好的附着性需要致密的硅酸镁底层并且搭配大颗粒的钉扎,钉扎分布的位置靠近硅酸镁底层,形成“半岛状”钉扎。底层中镁铝尖晶石应分布在钉扎中。
无取向电工钢疲劳裂纹萌生机理及扩展规律研究
杜丽影, 刘 冬, 邝蓝翔, 尚 伦, 凃应宏
2019, 1(2):  37-41. 
摘要 ( 143 )   PDF (3561KB) ( 5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0WGP1600无取向电工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疲劳试验,得出了电工钢疲劳寿命分布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疲劳裂纹萌生、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裂纹主要萌生于试样的侧表面或侧表面与上下表面转角处的晶粒、晶界和AlN颗粒处;裂纹扩展区表现为解理河流花样特征,瞬时断裂区又表现出类似于单晶体的韧性断裂特征。
Fe-3.0 %Si无取向电工钢高温延塑性研究
刘青松, 张振海, 裴英豪, 施立发, 祁 旋
2019, 1(2):  42-44. 
摘要 ( 91 )   PDF (1449KB) ( 4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Gleeble20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对含3.0 %Si(质量分数,下同)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高温拉伸实验,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下变形抗力及高温延塑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状态下变形抗力对变形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变形温度从600 ℃增加到850 ℃时抗拉强度从290 MPa迅速降低到30 MPa以下;含3.0 %Si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有良好的热塑性,变形温度在600~1150 ℃内断面收缩率均在90 %以上,不存在第Ⅱ和第Ⅲ脆性温度区,具有很强的抗裂纹能力。
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发展及环保型涂层技术进展
朱玉珍
2019, 1(2):  45-48. 
摘要 ( 167 )   PDF (1126KB) ( 5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无取向电工钢绝缘涂层技术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无取向电工钢生产中所使用的含铬涂液中的六价铬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进一步对比了现有无取向电工钢环保型涂液和含铬涂液的性能,表明当前推广应用环保型涂层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在大型发电机领域应用研究
高振宇, 李元华, 刘文鹏, 罗理, 姜福健
2019, 1(2):  49-53. 
摘要 ( 140 )   PDF (1753KB) ( 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在发电机领域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电机设计及制造工艺要求,指导了鞍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AW310产品的优化升级。50AW310DF专用钢电磁性能、磁化特性及产品综合质量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了鞍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以此明确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品种今后研制及发展的路径及方向。
用于取向硅钢生产的隧道式高温退火炉研究
刘鹏程, 刘宝志, 李 刚, 黄 斌, 王 强, 张 浩, 李守军, 戚 伟
2019, 1(2):  54-57. 
摘要 ( 94 )   PDF (1811KB) ( 5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用于取向硅钢生产的隧道式高温退火炉的主要设备配置及功能,并对比分析了其在占地面积、生产效率、节约能耗、产品性能一致性及投资等方面的优点,为我国取向硅钢高温退火提供了新的生产装备和工艺参考。
电工钢连退涂层机组带钢悬垂曲线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张伟, 何云飞, 李文, 王峰, 张峰
2019, 1(2):  58-60. 
摘要 ( 103 )   PDF (1203KB) ( 4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无取向电工钢连退涂层机组中,带钢退火后会进行绝缘涂层的涂覆,为了保证涂层质量,避免带钢表面尚未干燥的涂液被破坏,涂层后的带钢采用悬垂的过钢方式进入漂浮炉,本文以电工钢连退涂层机组涂机与漂浮炉中间的悬垂带钢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带钢悬垂曲线模型的建立过程,并且对4种不同工况下带钢的悬垂曲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为机组的合理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