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世勇, 林 媛, 张文康. 冷轧工艺对3.28 %Si硅钢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J]. 电工钢, 2023, 5(6): 19-24. |
[2] |
王 攀, 刘海涛. 常化工艺对1.8 % Si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J]. 电工钢, 2023, 5(4): 20-. |
[3] |
孙 竹, 刘 婳. 我国民企取向电工钢10年发展[J]. 电工钢, 2023, 5(3): 45-49. |
[4] |
张凤泉, 汪水泽. 中小电机新能效等级对无取向电工钢需求的影响[J]. 电工钢, 2022, 4(4): 21-. |
[5] |
马德稷, 李建伟, 张航, 裴瑞琳. 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用电工钢用量解析计算及预测方法[J]. 电工钢, 2022, 4(2): 18-. |
[6] |
宋新莉, 彭宇凡, 李兆振, 黄昌虎, 潘子钦, 刘静. 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疲劳性能及断裂机制[J]. 电工钢, 2022, 4(1): 12-. |
[7] |
章鸣, 武战军, 肖丰, 周云. 无取向电工钢孔洞缺陷控制实践[J]. 电工钢, 2022, 4(1): 40-. |
[8] |
段建高, 汤洪博, 黄望芽. 钢卷端部检测机器人在连续退火涂层机组中的应用[J]. 电工钢, 2022, 4(1): 49-. |
[9] |
姚海东, 刘恭涛, 胡志远, 安冬洋, 张保磊, 程林. 常化温度对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电工钢, 2021, 3(6): 19-. |
[10] |
岳重祥, 江 毅, 倪卫锋, 吴圣杰, 麻晗. 国内无取向硅钢未来十五年需求预测与发展建议[J]. 电工钢, 2021, 3(5): 37-. |
[11] |
谢凯, 李慈颖, 吴高亮, 宋伟, 吴泽交, 向继明, 周和荣. 50W800硅钢退火样在模拟海洋环境下腐蚀行为研究[J]. 电工钢, 2021, 3(4): 32-. |
[12] |
许彦波, 易正鑫. 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退火涂层新技术[J]. 电工钢, 2021, 3(3): 43-. |
[13] |
(译)王杰, 潘妮. 新能源汽车驱动马达用高强度无取向电磁钢板[J]. 电工钢, 2021, 3(2): 49-53. |
[14] |
华国龙, 樊立峰, 肖丽俊, 岳尔斌, 陆斌, 何建中, 乔继强, 张文博. 无取向电工钢头尾磁性能波动分析[J]. 电工钢, 2021, 3(1): 28-. |
[15] |
孙竹. 日本制铁新能源汽车用硅钢专利分析[J]. 电工钢, 2021, 3(1):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