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上一期   
取向硅钢在立体卷铁心中的服役特性研究
王晓燕, 孙亮, 陶利, 梁庆宁, 宋刚
2021, 3(1):  1. 
摘要 ( 131 )   PDF (1083KB) ( 4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立体卷铁心的磁路特点和磁密分布情况,以及硅钢片的磁化特性和励磁绕组接线方式,分析了磁密波形中产生谐波的原因。将铁心框磁密波形的频谱分析结果作为测量条件,测量取向硅钢在立体卷铁心变压器中的服役特性。通过分析不同规格取向硅钢的磁化特性,以及不同规格取向硅钢在不同型号立体卷铁心中的应用情况,提出硅钢片服役特性的测量依据,根据不同规格硅钢片的测量结果提出选型建议。
取向硅钢涂层附着性与玻璃层质量关系研究
贾志伟, 张海利, 王晓达, 马丹丹, 王宝川, 杨平
2021, 3(1):  7. 
摘要 ( 109 )   PDF (2119KB) ( 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取向硅钢涂层附着力是衡量产品表面质量和应用性的重要指标,附着性不良会造成产品合格率和应用性降低。本文以不同附着性取向硅钢成品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EDS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表面层典型物相及结构特征进行观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涂层附着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附着性与玻璃层结构具有对应性,高附着性样品表面层主要由总厚度约为3 μm的连续层状结构(绝缘层、玻璃层)和0.5~4.0 μm的颗粒状嵌入物组成,并具有均匀Mg带状分布,其连续分布、平整度较高的玻璃层以及细小均匀的基体内钉扎颗粒物有利于提高表面层附着性。
热轧卷取温度对低硅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br#
安灵子, 刘海涛, 王国栋
2021, 3(1):  15. 
摘要 ( 142 )   PDF (1517KB) ( 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常规流程制备无取向硅钢,研究了卷取温度对于0.9 %Si 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650 ℃卷取后组织仍为细小的变形组织,最终退火板晶粒尺寸较小且不均匀。700 ℃和750 ℃卷取后,组织为尺寸较大且均匀的再结晶组织,最终退火板组织也较为均匀。卷取后退火板不利的γfiber织构明显减弱,有利的λfiber织构增强。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磁感显著提升,与未卷取时相比,750 ℃卷取后退火板平均磁感B50提高了0.013 T。
薄带连铸流程制备0.1 mm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研究
付珊, 魏庆庆, 陈冬梅, 刘海涛
2021, 3(1):  22. 
摘要 ( 146 )   PDF (1095KB) ( 3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Fe-3.2 %Si-0.7 %Al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带连铸流程制备出0.1 mm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并系统
地研究了全流程组织、织构的演变和一次冷轧法、二次冷轧法对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铸带组织为典型的柱状晶组织,经一次冷轧退火后得到的组织为等轴铁素体晶粒,对应的织构主要以α*织构和γ织构为主;最终成品板磁感
B50为1.681 T,远高于日本ST-100的磁感1.65 T,铁损值也较高,可能与实验室条件下钢的纯净度较低有关。因此,薄带连铸流程制备出无取向硅钢可显著提高磁感。与一次冷轧法相比,二次冷轧法制备的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晶粒尺寸较大且分布均匀,不利的γ织构显著减弱;最终成品板铁损显著降低,磁感B50由1.681 T进一步升高至1.734 T。
无取向电工钢头尾磁性能波动分析
华国龙, 樊立峰, 肖丽俊, 岳尔斌, 陆斌, 何建中, 乔继强, 张文博
2021, 3(1):  28. 
摘要 ( 127 )   PDF (3553KB) ( 3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无取向硅钢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带钢头、尾磁性能波动现象,采用OM、XRD、EBSD技术对显微组织和晶体织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受温度波动影响,距离尾部越近,带状组织越严重,距离尾部25 m处芯部仍存在带状组织;(2)带钢头、尾平均晶粒尺寸较中部小7~10 μm,是造成头、尾铁损降低的直接原因;(3)相比于带钢中部,头部试样不利织构{111}〈112〉减少了2.8 %,但是有利织构{100}〈010〉也降低了1 %,导致磁感应强度相差不大。
GB 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解读
黄坚
2021, 3(1):  33. 
摘要 ( 727 )   PDF (404KB) ( 5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标GB 18613为中小型电机行业一项重要的强制性标准,本文简述了该标准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新发布国标GB 18613-2020的变化内容、对中小型电机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电工钢的需求情况做了介绍。
我国电工钢“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
陈卓, 徐昱
2021, 3(1):  37. 
摘要 ( 169 )   PDF (1049KB) ( 3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三五”期间,电工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及人民生活需要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生产规模、品种技术进步、专利技术、进出口数量、产业不足等方面对“十三五”时期我囯电工钢产业进行回顾,同时对“十四五”我国电工钢发展提岀了几点建议,对我国电工钢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正确投资,规划电工钢战略,抑制电工钢的结构性过剩和避免岀现新的产能过剩等方面有指导作用。
日本制铁新能源汽车用硅钢专利分析
孙竹
2021, 3(1):  43. 
摘要 ( 145 )   PDF (452KB) ( 4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日本制铁公司近10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用硅钢领域公开的有效专利技术,对其公开的专利技术特点及核心专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Mn、S含量对无Cr张力涂层性能的影响
(译)王杰, 潘妮
2021, 3(1):  47. 
摘要 ( 62 )   PDF (645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日本JFE公司开发无Cr环保张力涂层,主要措施是在隔离涂层中添加适量的硫化物或硫酸盐,使镁橄榄石被膜中渗入一定量的硫和锰,硫化锰可取代铬酸盐并且能很好地固定游离磷,从而提高了张力被膜性能和磁性能。
电磁钢板用无铬表面处理液
(译)王杰, 潘妮
2021, 3(1):  53. 
摘要 ( 48 )   PDF (460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环保目标,JFE公司开发了不含铬的表面处理液,主要以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氧化物粒子配置,并且控制好PH值和烘干温度、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绝缘被膜各种性能均优良,尤其是被膜耐受张力垫摩擦性能也优良。
快速加热条件下对取向电磁钢板陶瓷被膜和绝缘被膜的控制及要求#br#
(译)王杰, 潘妮
2021, 3(1):  58. 
摘要 ( 58 )   PDF (391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次再结晶的快速加热技术,会改变钢板初期氧化状态,影响内氧化层的致密性,从而影响陶瓷被膜的附着性,使最终成品被膜附着性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被膜附加的张力,进而影响磁性能。文中提出控制一次再结晶退火后的钢板氧含量最佳范围为1.5~3.0 g/m2,且绝缘被膜张力和陶瓷被膜张力之比最佳范围为1.4~3.0,由此可以得到磁性能和被膜性能均优良的取向电磁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