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6-05
生产实践
连铸板坯夹渣缺陷手工清理工艺
赵立文;陆永刚;张建军;宋玉泉
2011, 27(3):  1-3.  doi:
摘要 ( 14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宝山钢铁股份公司连铸板坯夹渣缺陷的分布规律,以及手工火焰清理工艺的改进,检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工艺能够有效减少夹渣缺陷,提高连铸板坯的表层质量,而且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和推广。
重轨钢中的氢及其控制工艺
王光进;陈 浩;钱高伟;耿恒亮
2011, 27(3):  4-6.  doi:
摘要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钢中氢对钢质量的影响以及对重轨钢的危害,对钢液中氢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作了简单说明,阐述了采用转炉→LF→RH(VD)→连铸工艺生产重轨钢时,钢中氢的来源及其过程氢含量,并提出了有效控制重轨钢中氢含量的措施及实施效果。
铌微合金化长材产品的开发
孙 维;完卫国
2011, 27(3):  7-11,7.  doi:
摘要 ( 5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铌微合金化技术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长材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情况,该公司近年来开发了铌微合金化的HRB400钢筋、HRB500钢筋、海洋石油平台用H型钢、铁道车辆用H型钢、美标MA345 “多级” 结构H型钢、耐火H型钢和MFT8非调钢盘条等长材产品,在铌微合金化长材品种钢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硫含量对合金钢铸坯等轴晶比率波动的影响
黄玉平;陆晓锋;马立国;唐雪峰;王阿鼎
2011, 27(3):  12-14.  doi:
摘要 ( 4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厂合金钢连铸坯等轴晶比率大幅波动的现象,为稳定控制连铸坯质量,进行了生产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过热度比较稳定,拉速、冷却强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易偏析元素硫的含量是影响合金钢铸坯等轴晶比率的主要因素。为防止铸坯等轴晶比率大幅波动,除减小钢液过热度波动、稳定拉速和冷却强度外,还应稳定控制钢中硫等易偏析元素的含量。
IF钢碳含量的过程控制
卿家胜;袁宏伟;杨森祥;黎建全;李清春;黄登华;李 盛
2011, 27(3):  15-18.  doi:
摘要 ( 15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冶炼IF钢过程碳含量的变化以及过程增碳情况,分析了主要增碳因素以及增碳量,通过加入氧化铁皮球、RH加入锰合金、RH强制脱碳以及控制保护渣及耐材中的碳含量来降低钢中碳含量,为IF钢的生产实践提供了指导。工艺改进后IF钢成品平均碳质量分数降低到18×10-6左右,取得了明显的冶金效果。
新建LF的装备及其应用
胡安虎;霍一君;黄 伟
2011, 27(3):  19-21.  doi:
摘要 ( 5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梅山钢铁公司2号LF的主体设备及工艺参数,以及在生产使用中对温度、脱硫、脱氧、增氮控制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设备运行正常,平均升温速度为3~4 ℃/min,温度控制精度为±5 ℃;能稳定批量生产成品w(S)≤20×10-6的超低硫钢,最低出站w(S)可达4×10-6左右;出站w(O)≤35×10-6;氮质量分数增量Δw(N)≤8×10-6;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攀钢钒120 t转炉高效供氧技术研究
陈 均;梁新腾;曾建华;刘荣蒂
2011, 27(3):  22-24.  doi:
摘要 ( 13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的满足半钢炼钢的要求,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提钒炼钢厂结合自身半钢冶炼实际情况,对原氧枪喷头进行了设计改进,并通过工业试验对新氧枪各项参数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氧枪相比,改进后的氧枪脱磷效果更好,初渣形成时间平均提前1.37 min,纯吹氧时间平均缩短0.77 min,吨钢氧耗平均降低1.05m3/t,渣料消耗降低了2.5 kg/t。
小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优化
周 俐;孙 维;杨应东;王民章;程志洪
2011, 27(3):  25-28.  doi:
摘要 ( 14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不同电磁搅拌参数条件下结晶器内轴向和径向磁感应强度的测定,得到电流为510 A、频率为3 Hz时结晶器内的磁感应强度值相对较大,结晶器内在径向上的磁感应强度变化较一致,磁场的分布均匀。方坯断面的低倍照片等轴晶测定结果表明,频率为3 Hz及电流为510 A时,铸坯等轴晶率也最大。
试验研究
高磷铁水预脱硅合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周进东;毕学工;吴 杰;黄治成;文志军;熊 玮;李勇波;金 焱
2011, 27(3):  29-32,3.  doi:
摘要 ( 6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试验研究了固体氧和气体氧对高磷铁水预脱硅效果及温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固体氧脱硅时,渣量大、温降多,硅和锰的氧化速度快,2 min已结束反应;用气体氧代替部分固体氧脱硅时,渣量小、温降少,脱硅速度虽缓慢,但不影响最终脱硅效果,脱硅率大于92 %;合理的高磷铁水预脱硅工艺应该严格控制固体脱硅剂的用量,用适量的气体氧(w(O)>33 %)代替固体氧,并控制较短处理时间(8 min左右)。
150 t转炉脱磷脱硫效率研究
朱 荣;张海宁;李智峥;吕 明;李存牢;林腾昌;段飞虎
2011, 27(3):  33-35.  doi:
摘要 ( 7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量工业试验数据分析了转炉炉况、底吹效果及钢水中硅和锰含量等因素对脱磷及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脱磷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底吹效果、终点温度、终点碳、炉渣碱度、铁水成分(Si、Mn、P)、过程操作控制等。影响转炉脱硫的主要因素有底吹效果、终点碳、炉渣碱度、初始硫含量、过程操作控制等。
脱氧剂对高压锅炉管钢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
阳 燕;刘建华;包燕平;赵 鹏;董履仁
2011, 27(3):  36-39.  doi:
摘要 ( 5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Si-Ca和Si-Al-Ba两种不同脱氧剂对EAF→LF→VD→MC工艺生产的高压锅炉管钢P12进行脱氧,并对其各工艺环节进行取样,研究各工序钢中总氧和夹杂物数量、尺寸的演变规律以及锻材中夹杂物组成、铝类夹杂物含量和平均粒径。结果表明:VD 处理后2种脱氧剂都能将钢中总氧质量分数控制在20×10-6以下;Si-Al-Ba脱氧后各工序的夹杂物数量要少于Si-Ca脱氧;两者在浇铸过程中都发生明显的二次氧化,但Si-Al-Ba脱氧的钢液二次氧化更为严重。
Mg-Al合金对钢液脱氧作用的试验研究
王 喜;李忠华;张仰东;吕盛夏
2011, 27(3):  40-43.  doi:
摘要 ( 1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镁合金脱氧剂研究了ZG25钢液的脱氧行为,选取Al、Al-Mg、Mg-Al合金分别对钢液脱氧,对比脱氧后钢中夹杂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含镁合金在对钢水脱氧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脱硫能力;含镁合金终脱氧后夹杂物大多转化为复合夹杂物,其中Al2O3夹杂物主要转变为MgO·Al2O3,FeS和MnS等硫化物夹杂转变为MnS·MgS等复合硫化物夹杂。
帘线钢中钛夹杂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郭大勇;耿继双;王秉喜;张晓军;宁 东;高 航;薛 军
2011, 27(3):  44-46.  doi:
摘要 ( 6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帘线钢中TiN夹杂的形成热力学进行了计算,通过理论计算表明,在帘线钢凝固过程后期,固液界面的TiN平衡浓度积较低,易形成钛夹杂。相对碳含量较低的帘线钢而言,碳含量较高的帘线钢在凝固后期由于固液界面的温度较低,导致TiN平衡浓度积也较低,更易于形成钛夹杂。根据理论分析结果,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使与钛夹杂相关的帘线钢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
VOD精炼水轮机用不锈钢的洁净度研究
林腾昌;朱 荣;魏鑫燕;闵兴海;曲素君
2011, 27(3):  47-50.  doi:
摘要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大样电解等方法研究了VOD精炼前后不锈钢的洁净度变化。结果表明:VOD吹氧终点控制滞后是VOD精炼后钢中氧质量分数高达250×10-6的主要原因;钢中w(O)偏高而精炼渣的碱度低等造成钢中夹杂物含量高,大于10 μm的夹杂物含量为0.56~0.58 个/mm2,其中每10 kg试样中大型夹杂物含量在1.71~2.41 mg。针对钢液洁净度偏低的情况,提出了延长真空保持时间10~12 min,选用优质精炼渣并保证炉渣碱度R≥3和延长软吹时间15~20 min的工艺改进措施,改进后w(T.O)降至(60~77)×10-6
SAPH440钢凝固过程中TiN析出模型
孙彦辉;高 宇;王龙岗;赵晓亮
2011, 27(3):  51-54.  doi:
摘要 ( 5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凝固过程偏析模型和热力学计算,建立了含钛微合金钢在液态及凝固过程中TiN的析出模型。模型计算表明SAPH440钢液相中TiN没有析出,凝固过程中在固相率fs为0.65时TiN开始析出,TiN的析出抑制了钛和氮的晶间偏析。通过调整微合金钢中氮和钛含量,配合连铸工艺,可以控制TiN的析出时机,减小对钢性能的危害。
易切削钢38MnVS中硫偏析研究
夏云进;王福明;
2011, 27(3):  55-59.  doi:
摘要 ( 14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导致易切削钢38MnVS中硫化锰分布不均匀的硫偏析进行了模型研究。模型中考虑了凝固方式转变、MnS的析出过程,讨论了凝固过程中碳、硅、锰、磷和硫的偏析变化以及碳、锰、硫含量和冷却速度对凝固末期枝晶间硫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对枝晶间偏析有显著影响,w(C)在0.1 %~0.5 %时,硫偏析随铁素体形成量增加而减小,随奥氏体形成量增加而增加;硫含量的增加加剧了凝固末期硫在枝晶间富集,提高锰含量和冷却速度有利于抑制硫偏析。
45钢连铸矩形坯中心疏松和缩孔的研究
储鸿文;留津津;金进文;吴华杰;叶俊辉;包燕平
2011, 27(3):  60-63.  doi:
摘要 ( 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杭州钢铁集团公司45钢连铸矩形坯(240 mm×280 mm) 的中心疏松和缩孔缺陷,分析了矩形坯中心疏松和缩孔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工艺控制、优化二冷水量、应用动态二冷配水和优化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等解决措施,使中心疏松和缩孔缺陷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实践表明,1级(含)以上的中心疏松缺陷大幅度降低;0.5级(含)以上缩孔的发生率由改进前的46.15 %降低到22.31 %,且1级(含)以上的缩孔基本消除。
设计改造
钢包精炼炉几种布置形式的比较
黄 震
2011, 27(3):  64-67.  doi:
摘要 ( 14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了钢包精炼炉几种不同的布置形式,并对其厂房条件、功能配置和年处理能力等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不同的工程技术条件和生产要求应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并最终确定宝钢集团浦钢搬迁罗泾二步项目新增LF需采用电极固定式双台车配置。
CAS-OB精炼工艺技术设计与应用
余 慧;郭 亮
2011, 27(3):  68-70.  doi:
摘要 ( 13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S-OB氧枪供氧强度及枪位控制,浸渍罩外形尺寸、插入钢液深度及浸渍罩位置,钢包底吹氩气压力、流量,钢包底吹氩孔的位置等设计参数的正确选择,影响着CAS-OB钢液成分和温度混匀速度、升温速度,以及合金收得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CAS-OB的设计和应用情况。
辅助技术、材料及设备
转炉镁碳质喷补料的研制与应用
姚亚双;田先明;郑吉红;刘 毅;洪学勤
2011, 27(3):  71-73.  doi:
摘要 ( 5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转炉炉龄,降低炼钢成本,开发了新型MgO-C质半干法喷补料。以碱性喷补料的损毁机理为根据,讨论了影响喷补料的主要因素:原料成分、颗粒分布、碳源及结合剂的选择等。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比较和选择,研制出的镁碳质喷补料具有流动性好、附着率高、耐侵蚀和冲刷的优点,使用寿命提高了30 %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综 述
MnCr系列齿轮钢冶炼工艺的技术进展
申景霞;李智峥;吴苏州;朱 荣
2011, 27(3):  74-78.  doi:
摘要 ( 13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MnCr系列齿轮钢的性能及应用,分析了目前国内MnCr系列齿轮钢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分析了莱钢生产此类钢种的效果及难点。最后提出从加强电磁搅拌、精炼钢水、控制洁净度以及成分等方面改善该钢种的冶炼工艺,以提高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