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宗旨
期刊简介
编辑部介绍
收录情况
版权声明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外审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05
上一期
下一期
生产实践
120 t复吹转炉溅渣动力学冷态模拟及应用
潘贻芳;赵宏欣;吴 燕;李树庆;侯 葵;张玉海;王宝明;袁章福
2013, 29(3): 1-5. doi:
摘要
(
2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20 t顶底复吹转炉为原型进行溅渣动力学冷态模拟研究,通过顶吹气体流量、熔渣黏度、枪位和留渣量的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各因素对溅渣的不同影响。使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确认各因素对炉衬的溅渣密度影响顺序为:顶吹气体流量>熔渣黏度>枪位>留渣量,并得到最优化试验方案为溅渣枪位160 mm,顶吹气体流量51 m
3
/h,熔池留渣量12 %,熔渣黏度0.000 89 Pa·s,此时所得溅渣密度为23.07 g/(m
2
·s)。该结果在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冶金效果。
马氏体不锈钢冶炼质量优化
王文德;高贤明;翟晓洲;牛超;熊辉;张建军
2013, 29(3): 6-9,18. doi:
摘要
(
3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工艺改进和AOD的使用,基于不锈钢冶炼过程的“脱碳保铬”原理,结合AOD冶炼工艺优化,获得高质量钢水成分为:
w
(C)=0.02 %~0.04 %、
w
(Si)=0.49 %~0.53 %、
w
(Mn)=0.60 %~0.69 %、
w
(Cr)=12.90 %~13.57 %、
w
(Ni)=3.95 %~4.34 %、
w
(S)≤0.015 %、
w
(P)≤0.028 %、
w
(O)≤80×10
-6
、
w
(N)≤150×10
-6
、
w
(H)≤3×10
-6
,并使球状氧化物评级不超过2.0。新工艺大幅提高了马氏体不锈钢的钢水洁净度,满足了熔炼成分及各项理化指标的要求。
攀钢低磷钢生产实践
张 强;黄登华;李清春;杨森祥;李利刚
2013, 29(3): 10-13. doi:
摘要
(
2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提钒炼钢厂采用单、双渣2种造渣制度进行低磷钢的生产,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单渣法为主,结合单渣法低磷钢生产工业试验结果,通过对转炉终点钢水碳含量、温度等以及合金化过程增磷的控制,钢中
w
(P)<0.008 %比例达到97 %以上;双渣工艺能够将钢中
w
(P)能稳定控制在0.008 %以下。
基于QES分析和改善板坯中间裂纹
刘志远;曹晓明;程巨广;王重君;高 仲;韩传基;刘洪波;安航航
2013, 29(3): 14-18. doi:
摘要
(
2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板坯常发生的内部裂纹问题,上线应用了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三维动态配水和铸坯质量跟踪与判定系统(QES),系统正常运行后,铸坯内部裂纹有了明显改善。基于QES分析了生产过程、钢水成分和设备运行状况对中间裂纹的影响,发现钢水硫含量高、
w
(Mn)/
w
(S)低、扇形段开口度控制偏差和冷却水喷嘴堵塞是导致该厂中间裂纹的主要原因,最终提出改进措施,改进后中间裂纹发生率明显减少。
加硼钢连铸坯中间裂纹缺陷的改善
苏笃星;马建超;夏翁伟;冯红伟
2013, 29(3): 19-22. doi:
摘要
(
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添加硼前后A36钢连铸坯中间裂纹分布特征及其高温力学性能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其中间裂纹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硼的加入降低了钢的零塑性温度是铸坯产生中间裂纹的内因,而铸坯在连铸过程中受弯曲应变、矫直应变以及辊缝不对中引起的过大应变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外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A36B钢连铸坯中间裂纹。
20CrMnTiH1齿轮钢中CaS夹杂的形成与控制
葛允宗;颜慧成;王建军;陈克全;仇圣桃
2013, 29(3): 23-27. doi:
摘要
(
2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Factsage软件,对20CrMnTiH1齿轮钢中(CaO)
m
(Al
2
O
3
)
n
与CaS夹杂形成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钢中
w
(Al)
S
=0.035 %时,要使钢中夹杂物完全转变为液态(CaO)
12
(Al
2
O
3
)
7
,应控制钢中
w
(S)低于0.006 7 %,
w
(Ca)/
w
(Al)高于0.12;本钢液成分条件下,在炼钢温度下不会自发生成CaS夹杂,当钢液温度下降到1 739.8 K时,凝固前沿的
w
(S)达到0.015 9 %,此时会与低熔点(CaO)
12
(Al
2
O
3
)
7
夹杂表面的CaO反应析出CaS夹杂。通过对某钢厂生产的20CrMnTiH1齿轮钢铸坯中夹杂物的检验发现,实际情况与热力学计算相符合。同时,通过硫偏析方程计算得到:20CrMnTiH1齿轮钢在凝固过程中不析出CaS夹杂的条件为将硫的初始质量分数控制在0.000 318 %以下。
试验研究
转炉少渣冶炼的试验研究及工艺控制
杨利彬;刘 浏; 庄 辉; 戴 平; 王忠刚
2013, 29(3): 28-31. doi:
摘要
(
2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热力学及物料平衡计算对转炉脱磷所需渣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磷分配比与铁水硅含量、渣量间的关系:提高
L
P
可以有效减少渣量。通过化渣及渣钢间脱磷、脱硫反应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少渣冶炼的工艺措施。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石灰消耗为29.1 kg/t,渣量为91.73kg/t;脱磷率为90.08 %,
L
P
平均为105.50,
L
S
平均为8.14,终渣具有较强的脱磷、脱硫能力。通过
L
P
、
L
S
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少渣冶炼终点控制工艺:终渣碱度3.5以上;终渣
w
(T.Fe )=18 %~20 %,避免高温出钢。
410S不锈钢冶炼过程全氧和夹杂物分析
王建新;陈兴润;潘吉祥
2013, 29(3): 32-35. doi: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采用“铁水预处理→AOD→LF→CC”工艺路线生产410S铁素体不锈钢炼钢过程全氧和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OD冶炼、LF精炼和连铸过程的进行,410S不锈钢钢水中全氧含量、夹杂物数量和夹杂物的尺寸呈逐渐减小的趋势。AOD还原后、AOD脱硫后、LF精炼阶段和连铸中间包中夹杂物的类型主要为CaO-SiO
2
-MgO-Al
2
O
3
,但成分略有不同,各个阶段夹杂物的类型跟冶炼工艺有关。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有效改善了钢水中夹杂物水平,并大幅减少了冷轧产品表面缺陷的发生。
RH设备形状对钢液流动和混合特性的影响
贺 庆;刘 浏
2013, 29(3): 36-40. doi:
摘要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大真空室、椭圆浸渍管及常规RH模型的流场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经过对循环流量和混匀时间的测定,得出椭圆管RH的流场特性参数最佳,大真空RH与普通RH相近。椭圆管RH增大循环流量后可促进脱碳,大真空RH则大大提高钢液表面反应层的脱碳效果,但其对提升气量和工艺操作条件有严格的要求。结合2种改进模型的特点,对RH设备进行几何和供气参数的优化匹配是提高精炼效率的关键。
电磁制动对CSP漏斗型结晶器流场和液面波动的影响
张路莎;张晓峰;王 宝;刘 青;胡志刚
2013, 29(3): 41-44. doi:
摘要
(
2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铸坯断面为1 500 mm × 90 mm的漏斗型结晶器,在拉速为5 m/min的条件下,通过耦合湍流模型、多相流模型以及电磁制动模型,计算了电磁场作用下结晶器内流体流动与液面波动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应用电磁制动能显著改变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使结晶器内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此外,当施加的磁场强度为0.2和0.3 T时,结晶器最大液面波动高度从未施加电磁制动时的15 mm减小至9.2 mm和2.33 mm。综合考虑到电磁制动效果与生产成本,合理的磁场强度应控制在0.2~0.3 T。
低合金钢保护渣渣膜矿相结构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韩秀丽;刘 磊;刘丽娜;朱立光;冯润明;刘志远
2013, 29(3): 45-48,5. doi:
摘要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唐钢中厚板材有限公司低合金钢Q345B连铸过程中出现的铸坯质量问题,系统研究了现场结晶器内渣膜的结构、矿相组成和结晶率;并结合现场铸坯质量,分析渣膜的润滑与传热性能,确定了适用于低合金钢Q345B板坯连铸生产较合理的矿相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低合金钢Q345B的渣膜应为两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结晶层和玻璃层交替出现;主要结晶矿物为枪晶石和黄长石,在结晶过程中没有偏向性析出;有较多的玻璃相生成,结晶率相对较低,在35 %~65 %。为更好地保证铸坯质量,针对唐钢中厚板坯Q345B的连铸生产,建议在现用的保护渣原渣中适当提高Fe
2
O
3
和MgO的含量,同时还要调整好现场的浇铸工艺和操作条件。
微合金钢连铸坯热送热装析出物的研究
刘志明;张炯明
2013, 29(3): 49-52. doi:
摘要
(
2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了热送热装和冷装工艺下微合金钢连铸坯动态析出物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铸坯压力加工试验初始温度越高、析出物的尺寸越大;冷却速率越小,析出物的数量越多。钛的加入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由于TiN的形成温度较高、Nb(CN)形成温度较低,TiN可以作为新的析出相的核心,有效的抑制了铌多而细小的弥散析出。
高铁扣件弹簧钢中夹杂物的非水溶液电解分析及其控制
刘延强;王丽君;郭俊波;胡晓军;李丽芬;周国治
2013, 29(3): 53-57. doi:
摘要
(
3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法从某厂高铁弹簧钢扣件中无损伤地提取了非金属夹杂物,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确定了夹杂物的类型、尺寸及形状,并分析了其对扣件性能的影响。针对该钢种,计算了钢液夹杂物熔渣之间的化学平衡,得到CaO-SiO
2
-Al
2
O
3
系平衡时的等[O]线和等[Al]线,为实际生产降低氧含量及夹杂物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含硫易切削非调质钢成分及显微组织分析
夏云进;王福明;王世俊;范鼎东;李 杰
2013, 29(3): 58-61. doi:
摘要
(
2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内外含硫易切削非调质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钢样中硫含量明显高于国外,Al
S
、氮含量稍低,总氧质量分数基本一致(约为11×10
-6
);国内外钢样中显微组织基本一致,都是由沿晶分布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国外钢晶粒较为粗大,国内钢晶粒相对细小;国外钢样中硫化物呈弥散状分布,形态趋于纺锤形,而国内钢样中硫化物分布不均匀,形态趋于细长形。
转炉容量与无委托板坯发生率的关系分析
董金刚;朱明星
2013, 29(3): 62-64. doi:
摘要
(
2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合同规格多、批量小的特点,以现有合同为基础,预测了转炉容量为260、300、350 t时无委托板坯发生率分别为28 %、34 %、38 %;以炼钢生产结果为基础,预测了转炉容量为260、300、350 t时无委托板坯发生率分别为28 %、31 %、36 %。转炉容量越大,产生的无委托板坯越多。1 000万t规模钢铁厂,260 t转炉比300 t转炉一年将少产生现货超过4万t,350 t转炉比300 t转炉每年多产生现货超过5万t。合理的转炉容量可减少无委托板坯数量和生产运行时的损失。
辅助技术、材料及设备
鱼雷罐处理含铁尘泥球团的理论分析与实践
侯洪宇;于淑娟;张大奎;王向锋;徐永鹏;张新义
2013, 29(3): 65-68,7. doi:
摘要
(
2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铁氧化物直接反应方程,进行鱼雷罐处理含铁尘泥球团的热力学分析,考察钢厂折铁后的鱼雷罐是否有足够的热量使尘泥球团发生自还原反应。计算表明,折铁后的鱼雷罐能够预热尘泥球团;加入尘泥球团的鱼雷罐到铁厂出铁时,铁水为尘泥球的自还原反应提供了足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工业试验证明鱼雷罐加尘泥球技术是可行的。
转炉处理含铁尘泥球团工艺试验研究及应用
张钟铮;于淑娟;侯洪宇;张新义;张大奎;王向锋
2013, 29(3): 69-72. doi: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了铁碳球在转炉中的应用试验,利用转炉热环境使铁碳球发生自还原反应回收铁,分析了加入铁碳球对转炉各项指标的影响和能够取得的有益效果,提出了铁碳球的最佳使用方法,即兑铁后一次性加入,得出了铁碳球中的铁在转炉中的收得率为92.66 %,吨铁碳球回硫质量分数为0.000 38 %,利用铁碳球的炉次吨钢节约成本309.45元。
温度对电炉粉尘中ZnO还原挥发的影响
李建立;贺东风;徐安军;Yang Qi-xing;田乃媛
2013, 29(3): 73-77. doi:
摘要
(
2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硅铁还原电炉粉尘过程中温度对锌还原挥发的影响,以中频电磁感应炉为加热设备,实验样品采用XRF、XRD、SEMeds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时,铁和锌的氧化物同时被还原;随着温度的升高锌的还原挥发率逐渐增加,1 300 ℃时锌的挥发率为95.90 %。硅还原电炉粉尘的反应为固固反应,金属铁的生成有利于ZnO的还原。粉尘中残留的锌主要以尖晶石固溶体(Mg,Fe,Zn) (Cr,Fe)
2
O
4
的形式弥散在金属铁相附近,此外有少量的锌固溶在硅灰石相(CaSiO
3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