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炼钢2008 Vol.2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300 t铁水罐喷吹颗粒镁脱硫的生产实践
    任 迅
    炼钢    2008, 24 (01): 1-4.  
    摘要1866)      收藏
    结合生产实践,从工艺技术的角度介绍了在铁水罐中喷吹钝化颗粒镁脱硫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了影响镁脱硫效率和脱硫效果的因素。以及该技术在武钢三炼钢应用一年多来,为了防止品种钢转炉终点回硫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而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2. 90 t复吹转炉底吹工艺优化与应用
    赖兆奕;谢 植;钟良才
    炼钢    2008, 24 (01): 5-8.  
    摘要2042)      收藏
    对三明钢厂90 t复吹转炉底枪布置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底枪沿耳轴方向非对称布置的熔池混匀时间比底枪采用对称布置要缩短28%。生产应用结果表明,底枪布置优化后复吹转炉冶炼技术指标有了很大的改善,终点钢中氧质量分数平均下降0.016%,终点碳与氧值的乘积平均下降6×10-4,锰质量分数平均提高0.029%,终渣T.Fe质量分数平均下降2.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3. 投弹式检测技术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
    闫海龙; 宋丽丹; 张文华
    炼钢    2008, 24 (01): 9-11,1.  
    摘要1434)      收藏
    阐述了投弹式检测技术(TCO)装备结构、技术原理及其在炼钢操作过程中的作用。介绍了TCO技术在华西钢铁有限公司40 t转炉上的应用效果,指出了TCO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4. 通过炉气分析实现转炉连续控制
    吴 令;姜周华;龚 伟;赵国光;左康林
    炼钢    2008, 24 (01): 12-15.  
    摘要1669)      收藏
    应用红外测试仪测得的炉气数据,根据转炉熔池物料平衡和热平衡,通过模型计算,论证了炉气分析在转炉连续控制中对碳和温度预报的可行性,并得出结论:炉气分析对终点w(C)≤0.06%的炉次命中率较高,适合于低碳钢冶炼。但炉气分析模型进行温度预报的数据来源均为间接数据,命中率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5. 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提高RH生产能力
    董金刚 马志刚
    炼钢    2008, 24 (01): 16-18.  
    摘要2120)      收藏
    由于RH的强大功能,RH成为生产品种钢的关键工序。随着前工序铁水量的增加和后工序品种钢需求的增加,一炼钢RH成为影响品种钢产能提高和物流顺畅的瓶颈工序。通过分析了影响一炼钢RH产能的因素后,从RH生产组织原则、RH钢种铸机分配、RH分工、缩短RH处理周期、模铸钢生产组织、模铸钢与连铸钢匹配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RH日均处理量提高了2.9炉,同时降低了RH非工艺处理钢比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6. 板坯边部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唐生斌
    炼钢    2008, 24 (01): 19-21,3.  
    摘要1515)      收藏
    通过对板坯边部纵裂纹缺陷产生原因进行仔细调查分析,找出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晶器铜板冷却水缝布置不合理造成。通过重新优化结晶器铜板冷却水缝,完善部分主要工艺参数后,有效地消除了铸坯边部纵裂纹缺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7. 大方坯连铸漏钢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陈 靓
    炼钢    2008, 24 (01): 22-25.  
    摘要829)      收藏
    通过对攀钢大方坯连铸漏钢情况的分析,找出发生漏钢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通过优化操作工艺,制度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攀钢大方坯连铸漏钢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易切削钢XY45的工艺实践与分析
    胡洵璞;杨琦云
    炼钢    2008, 24 (01): 26-30.  
    摘要1842)      收藏
    总结了易切削钢XY45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成品质量而采用的冶炼工艺、连铸工艺以及轧制工艺上的关键因素,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实践表明,精炼过程中控制好[O]、[S]含量和Mn/S控制在4.0~5.5之间 ,连铸过程中严格控制过热度等工艺参数以提高铸坯质量,在轧制过程中加强温度控制以提高成品质量,最终将获得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硅还原转炉熔渣气化脱磷热力学分析
    王书桓;吴艳青;徐志荣;吕晓芳;张 响;王春梅;刘太新
    炼钢    2008, 24 (01): 31-34.  
    摘要1848)      收藏
    以离子理论为基础,从转炉渣脱磷的热力学分析入手,计算确定了气化脱磷反应的最终产物,为在转炉溅渣护炉过程中气化脱磷的热力学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转炉内还原炉渣气化脱磷是可行的。并讨论了温度,碱度,FeO含量,流动氮气等因素对炉渣气化脱磷产物平衡分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0. 薄板坯凝固过程数学模型及冷却参数研究
    李维彪;李宝宽
    炼钢    2008, 24 (01): 35-39.  
    摘要1849)      收藏
    由于高质量薄板坯连铸工艺对冷却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以薄板坯连铸工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凝固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各种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和二冷区钢水凝固过程的影响,以指导生产实践,也可作为进一步开发在线控制模型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M-EMS对中碳钢连铸方坯碳偏析的影响
    李国忠;陈峰;陈伟庆;冯军;惠荣
    炼钢    2008, 24 (01): 40-43.  
    摘要1602)      收藏
    180mm×180mm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强度对中碳钢铸坯碳偏析及显微凝固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强度增大,铸坯等轴晶比例增加,二次枝晶间距减小,连铸坯中心碳偏析减小,但铸坯中间碳偏析增大, 因此中碳钢方坯的电磁搅拌电流强度不宜过大。中碳钢方坯中间碳偏析与坯壳处出现白亮带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12. 15CrMo钢连铸方坯表面横裂的评估
    缪新德;任一峰;赵 晗
    炼钢    2008, 24 (01): 44-46,5.  
    摘要2084)      收藏
    15CrMo钢轧材表面纵向裂纹多数是由于其连铸方坯的横向裂纹引起的。连铸方坯的横向裂纹是在结晶器1300℃左右产生的超大原始奥氏体晶粒(直径大于1mm)晶界产生的,采用低倍、金相、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连铸方坯的晶间裂纹,并给出了连铸方坯表面晶间裂纹的判定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轴对称湍流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刘 坤;;朱苗勇;高 因;王颖彬;毕晓夫
    炼钢    2008, 24 (01): 47-50.  
    摘要1805)      收藏
    借助商业软件CFX4.4,对Laval喷管外的射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不同滞止压力、环境温度对湍流射流轴中心线上流场的影响,对比以往模拟结果和实际现场氧枪操作曲线验证了 湍流模型在描述湍流射流流场方面的适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14. 蓄热式燃烧技术在炼钢厂烤包器上的应用
    贾 城;闫振武;蔺云志
    炼钢    2008, 24 (01): 51-53.  
    摘要1935)      收藏
    介绍了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效果。针对烘烤器改造前后的技术性能对比,改进后的烘烤器,具有可将空(煤)气预热1000℃以上,煤气耗量降低40%,烘烤速度比改造前提高15℃/min,包体内衬温度均匀,低CO和NOx的排放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5. 高拉速板坯连铸的设备改造和工艺优化
    汪洪峰
    炼钢    2008, 24 (01): 54-57,6.  
    摘要2153)      收藏
    介绍了梅钢2号高效高拉速板坯连铸机工艺技术及装备改进的情况,包括结晶器一次冷却工艺、结晶器保护渣性能、结晶器振动参数、结晶器足辊安装参数、二次冷却及连铸机开口度工艺的调整优化和连铸机液压站改造等,并简要介绍了在生产中取得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6. 新建钢厂铁水预处理模式的选择
    张龙强;田乃媛;徐安军
    炼钢    2008, 24 (01): 58-62.  
    摘要1779)      收藏
    通过对不同熔剂、不同处理方法的热力学计算比较得出最佳铁水预处理顺序为:预处理脱硫→预处理脱硅、脱磷。对不同处理容器、不同处理方法的动力学条件比较得出预处理容器应选定:铁水包KR脱硫,专用转炉脱硅、脱磷。对铁水预处理的操作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脱硅、脱磷应选择专用转炉同时进行,脱硫应选择KR(CaO作脱硫剂)法。新建钢厂最佳铁水预处理模式确定为:高炉铁水→铁水包KR(CaO作脱硫剂)法脱硫→专用转炉脱硅、脱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3)
    17. 转炉炉型数字化控制技术实践
    黄标彩
    炼钢    2008, 24 (02): 1-3,14.  
    摘要2255)      收藏
    福建三钢通过数字定量描述100 t复吹转炉炉型变化动态状况,采取相应的炉型控制技术,不仅保证炉役期间炉衬的安全使用和稳定生产,同时还获得复吹同步的长寿炉龄达20 046炉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漏钢预报技术在梅钢连铸生产中的应用
    汪洪峰;邹俊苏
    炼钢    2008, 24 (02): 4-6,10.  
    摘要1930)      收藏
    介绍了梅钢2号连铸机漏钢预报技术的组成和生产应用实践;通过对漏钢预报技术各种不同类型报警信息的分析还可以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指导改进生产操作和工艺,漏钢预报技术的智能化可以使该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9. 钢包渣改质剂在LF上生产Q345C钢的应用
    王世俊;张 峰;刘晓晨;刘彦平;陶传俊
    炼钢    2008, 24 (02): 7-10.  
    摘要2033)      收藏
    介绍了钢包渣改质剂在50 t LF上生产含铝Q345C钢时的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试验钢包渣改质剂后提高了铝的收得率,加强了钢液的深脱硫和脱磷,并极大地降低了精炼渣中的TFe含量,改善了轧材的机械性能,降低了含铝钢的生产成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连铸大方坯非金属夹杂物研究
    杨 玉;庞兆夫;陈 昕;金纪勇
    炼钢    2008, 24 (02): 11-14.  
    摘要2041)      收藏
    通过定量金相法和化学电解法对连铸生产时不同浇铸部位连铸坯内部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连铸时首炉第1支连铸坯的夹杂物明显多于其它连铸坯;铸坯中的硫化物夹杂以硫化铁为主;氧化物夹杂以二氧化硅为主;在连铸坯的内外弧1/4处及左右宽度的1/4处夹杂物分布最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1. 板坯中间包等温钢液流动的物理模拟与实践
    陈树森;成国光;程子建;成东全;杨晓强
    炼钢    2008, 24 (02): 15-18,3.  
    摘要1923)      收藏
    为了适当延长钢液在中间包停留时间,以尽可能多地去除钢液中的夹杂物,使中间包的温度及成分更加均匀;为了减少中间包的死区,保证中间包内部有合理大小的全混区和柱塞流区,通过优化中间包的上挡墙及坝的结构参数,提高中间包的利用效率。以酒钢板坯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对象,按1:3的比例建立了从钢包、长水口到中间包、水口的钢液流动的水力学模型。通过对水力学模型RTD曲线的测量,得到了中间包的滞止时间、停留时间及峰值时间,通过对这些时间的相应计算,对目前使用的中间包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2. 太钢二炼钢结晶器液面波动的水模拟研究
    徐芳泓;李 亮;姜周华
    炼钢    2008, 24 (02): 19-21,6.  
    摘要1957)      收藏
    对太钢二炼钢结晶器进行了水模拟实验,研究了水口倾角、水口浸入深度及拉速对结晶器液面波动的影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实验中拉速取值0.8 m/min、0.85 m/min、0.9 m/min;倾角取值10 °、12 °、15 °;浸入深度取值60~160 mm(间隔20 mm)。研究发现水口倾角、拉速对结晶器液面波动的影响较小,水口浸入深度对结晶器液面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将水口浸入深度由110 mm调整为130 mm,0Cr18Ni9不锈钢冷板降级比例从6.38 %降低到了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3. 250/300 t钢包包底工作衬热应力模型及应用研究
    蒋国璋;孔建益;李公法;陶晓林;胡铁山
    炼钢    2008, 24 (02): 22-25,4.  
    摘要2014)      收藏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钢包的5种包底结构模型,分别计算了其包底结构模型的应力分布,并做了比较,得出第5种方案是最优的模型。然后将第5种方案的模型应用到钢包的实际生产中,现场使用表明钢包的寿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用试验对第5种方案的模型进行了验证。这种方法对钢包寿命的提高是切实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24. AOD终渣对镁钙质炉衬侵蚀的实验研究
    郑宏光;祝方义;刘涛;蔡磁;师金红;陈伟庆
    炼钢    2008, 24 (02): 26-29.  
    摘要1988)      收藏
    研究了AOD终渣的碱度、MgO含量、CaF2加入量和Al2O3加入量对镁钙炉衬侵蚀的影响,比较了相同成分炉渣对不同CaO含量的镁钙质坩埚侵蚀情况,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耐材的反应层进行能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炉渣碱度是对镁钙质炉衬侵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增加炉渣碱度可以明显降低对炉衬的侵蚀;增加渣中MgO含量和减少CaF2加入量也可降低对炉衬的侵蚀;增加镁钙质耐材中的CaO含量,其抗CaO-SiO2-MgO渣的能力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实现感应炉钢水深脱硫的条件探讨
    齐江华;薛正良;李宗强;赵栋楠
    炼钢    2008, 24 (02): 30-33.  
    摘要1942)      收藏
    在感应炉中进行了多次的深脱硫实验,通过对钢水的初始硫含量,脱硫精炼渣,钢水氧含量以及渣量等等对钢水深脱硫的影响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了实现感应炉钢水深脱硫的几个主要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6. V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
    王银凤;何宜柱;苏世怀;胡学文
    炼钢    2008, 24 (02): 34-37.  
    摘要1941)      收藏
    研究了V微合金化热轧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对V(C, N)粒子的析出及其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多边形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7 μm,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高于570 MPa,综合力学性能良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试验钢中有V(C, N)粒子的析出,析出方式主要是在铁素体内随机析出和沿位错线析出。由于第2相粒子的析出,试验钢的强度提高了约45 MP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27. 钡合金脱氧生产轴承钢的实验研究及作用机理分析
    王忠英;吴晓东;刘兴国
    炼钢    2008, 24 (02): 38-41,4.  
    摘要1884)      收藏
    从轴承钢生产的角度,对炼钢生产中使用的钡合金的脱氧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钢中氧迅速降低到一稳定值,含钡夹杂物较易从钢中排除,钢锭的夹杂物总量显著降低,因此钡系合金处理钢液可使钢液纯净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8. 大方坯连铸结晶器浸入式水口结构优化
    高泽平;苏振江
    炼钢    2008, 24 (02): 42-45.  
    摘要1728)      收藏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测定所设计的系列水口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冲击压力及保护渣覆盖情况,经优化后,找出较佳水口;再应用流场计算软件FLUENT及水力模型,对所选水口进行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场和温度场特性分析,优选出适合大方坯连铸工艺的浸入式水口结构形式,并在生产中得到了验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29. 不锈钢熔渣发泡剂起泡性能工业性试验研究
    范荣伟; 孟庆玉&#;; 洪 新; 张昧茗; 李 青
    炼钢    2008, 24 (02): 46-49.  
    摘要1889)      收藏
    根据实验室对低氟碳酸盐熔渣发泡剂的研究结果,在宝钢100 t冶炼不锈钢电弧炉上进行熔渣发泡性能的工业性试验。得出了所研制的发泡剂在不锈钢冶炼中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起泡性能与发泡剂加入方式、发泡剂粒度等有关。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得出最优的加料方式,分析了发泡剂粒度对熔渣起泡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0. 高铝质电炉盖预制块的研制与应用
    祝洪喜 ;邓承继 ;白 晨 ;葛 山;刘奎然 ;钟喜庆
    炼钢    2008, 24 (02): 50-53,5.  
    摘要1813)      收藏
    针对耐火砖砌电炉盖耐用性差的实际情况,设计制造的预制块极便于组装砌筑整体电炉盖。研究了颗粒粒度组成、形状、结合剂、添加剂、减水剂等工艺因素对电炉盖预制块性能的影响,优化后的配料组成为:8~5 mm为10 %,5~3 mm为20 %,3~1 mm为20 %和1~0 mm为20 %、细粉总量30 %,结合系统以5 %CA80水泥、3 %~5 %的铝微粉或者3 %的结合助剂、0.2%的三聚磷酸钠与六偏磷酸钠混合减水剂为宜。据此生产的高铝质电炉盖预制块经过多家钢厂使用,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在某厂电炉盖上使用寿命超过600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1. 活性石灰在炼钢初渣中的熔解研究
    孟金霞; 陈伟庆
    炼钢    2008, 24 (02): 54-58.  
    摘要1954)      收藏
    使用旋转圆柱法研究了石灰煅烧温度、炉渣成分和温度对活性石灰在转炉炼钢初渣中熔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000 ℃煅烧的活性石灰熔解速率最大;增加渣中∑FeO含量、较少的MgO含量、较低的炉渣碱度、提高炉渣温度,均有利于活性石灰的熔解。活性石灰在转炉初渣中的熔解过程包括变质解体和扩散溶解,变质解体起主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32. 电弧炉炼钢用氧工艺技术的进展
    王振宙;朱 荣
    炼钢    2008, 24 (02): 59-62.  
    摘要1854)      收藏
    如何高效率向电弧炉输送氧气,加速熔化废钢,是目前电弧炉提高冶炼节奏的主要问题之一。文中对国内外氧枪在电弧炉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介绍各类氧枪应用效果的基础上,比较了各类氧枪的特点,并对其在电弧炉炼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3. BOF-LF-CC生产特殊钢连铸坯质量控制
    蔡开科;孙彦辉;秦 哲
    炼钢    2008, 24 (03): 1-6,16.  
    摘要1913)      收藏
    采用BOF-LF(VD)-CC流程生产的连铸坯的质量对最终产品性能有很大影响。结合作者的经验和近年来文献报道,本文就生产流程中转炉终点碳的控制、脱氧制度和夹杂物控制、钢水的成分和精炼渣成分的控制以及铸坯内部缺陷的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采用该流程生产合格质量的特殊用途的中高碳钢连铸坯要满足:钢的成分波动范围要窄,钢的洁净度要高(总氧含量T[O]在20ppm左右),铸坯的内部中心区要致密(疏松、缩孔要小),铸坯中心元素偏析要小(C、Mn、S、P)。根据国内外厂家实际生产证明,在生产流程中采用合适的工艺技术完全可以达到上述的要求,获得很好的冶金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34. 提高铁水脱硫喷枪寿命的实践
    尹卫平;李中洋
    炼钢    2008, 24 (03): 7-9.  
    摘要1860)      收藏
    针对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一炼钢厂铁水脱硫喷枪的损害机理,通过改进枪体结构、优化喷枪制作工艺,提高耐材性能指标,使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一炼钢厂脱硫喷枪的寿命从平均使用200 min提高到了900 min以上,并很好地解决了铁水复合脱硫的堵枪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5. 优化制造管理技术提高LF产能
    董金刚;唐立新
    炼钢    2008, 24 (03): 10-12.  
    摘要1755)      收藏
    由于4号高炉投产,后工序和市场对品种钢需求的增加,LF工序成为影响宝钢一炼钢生产能力发挥、物流顺畅通行的瓶颈之一,在分析了影响LF生产能力的因素后,从精炼工艺、生产流程、生产组织等方面采取了优化措施,降低了不经LF工艺处理钢的生产比例,提高了LF生产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GCr15轴承钢LF精炼过程钢的洁净度变化
    张树海;邢梅峦;郝彦英;孙玉春
    炼钢    2008, 24 (03): 13-16.  
    摘要1895)      收藏
    对GCr15轴承钢LF精炼过程各阶段的氧含量及夹杂物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工艺条件下,LF精炼15~20min时钢中氧含量已降低到较低水平,LF精炼结束后软吹时间控制15min左右较为合理;到LF精炼结束及中间包中大部分夹杂物尺寸在15μm以下;应进一步加强浇注环节的控制,减少钢水的二次污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吹氩站多功能精炼技术开发
    殷享兵;黄成红;李具中
    炼钢    2008, 24 (03): 17-20.  
    摘要1931)      收藏
    武钢二炼钢吹氩站改造后,钢水吹氩精炼更能满足生产需要。经过一年多的开发,使吹氩站具有了诸如钢包CAS吹氩;微调钢水中Si、Mn、Ti、Nb成分;微调钢水温度;喂铝线微调Als;喂炭线微调C;为真空处理钢水调温取样;出钢前透气砖试吹氩气提高钢包底吹氩成功率等多种功能,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工序作业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邢钢BOF-LF-CCM工序产能的匹配研究
    尹 佳;刘 青;田新中; 胡黎宁
    炼钢    2008, 24 (03): 21-24.  
    摘要1896)      收藏
    在研究邢钢转炉炼钢厂现行生产运行状况的基础上,从物质量基本参数出发,对转炉炼钢生产流程中转炉、LF、连铸机产能进行了分析,对流程的匹配模式进行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9. 模拟铁水罐喷吹脱硅的实验研究
    杨世山;刘志敏;刘胜涛;郭 琼;韦耀环;李志强
    炼钢    2008, 24 (03): 25-29.  
    摘要1907)      收藏
    在实验室SiC管炉上采用分批上置法并浸入吹O2在1350℃下进行了模拟铁水罐喷吹脱硅的实验研究。所研究的3种氧化剂均可达到铁水罐喷吹脱硅的目的,其脱硅能力:转炉尘>轧钢铁皮>铁精矿粉。浸入吹入部分气体O2,可显著提高前期(前10 min内)脱硅反应速率,大大缩短处理时间,且减少铁水温降。推荐了喷吹脱硅剂配方和用量,采用转炉尘作喷吹脱硅剂,脱硅效果最好,且不必额外配入CaO,并大大降低制粉设备磨损和运行电耗,应优先选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40. 复吹转炉冶炼高磷铁水冶炼试验研究
    吴 巍;刘 浏;李 俊;高建军;刘广志;马智明;李玉田;任建中
    炼钢    2008, 24 (03): 30-32.  
    摘要1859)      收藏
    利用500Kg感应炉热模拟顶底复吹转炉,对w(P)=0.28%~2.02%的铁水进行脱磷预处理和炼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磷预处理期的脱磷率为67%~86%,至炼钢脱碳试验结束时的脱磷率为86%~97%。影响脱磷率的因素主要是炉渣碱度、供氧速度和熔池温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